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刊名: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logy
主办:北京医院;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 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6-2963
CN: 11-3552/R
邮发代号: 82-718

电话:010-65242081、010-64012981-8110

Email:zgshenmian@163.com;zgsm@263.net

网址:zsmb.cbpt.cnki.net

访问量:269568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合并脑出血一例报告

    丁业庆,赵海英,于法彦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合并脑出血一例报告丁业庆,赵海英,于法彦(山东聊城地区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聊城地区252000)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出血中图号R515.2R743.341病例报告患者男,32岁。因头痛,流涕1月,加重伴发热2天入院。既往体健。...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格林-巴利综合征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李春岩,吕佩源,薛平,杨程,毛俊雄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脊神经前、后根及远端周围神经病灶中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例GBS尸检材料进行研究。结果GBS病灶中存在大量RCA阳性细胞(巨噬细胞)、LCA阳性细胞(淋巴细胞)以及HLA-Ⅱ类抗原表达细胞。结论从免疫组织化学角度推测该病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共同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推测GBS时雪旺细胞(1)处于激活状态吞噬了神经元自身抗原或髓鞘的破坏产物或(2)已成为免疫应答的攻击目标而受到破坏,从此侧面反映GBS患者髓鞘病变的另一个免疫病理学基础。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肌肉组织中组织相容性白细胞Ⅰ和Ⅱ类抗原分子的表达

    段宏伟,陈琳,郭玉璞,任海涛

    目的检测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和非肌炎患者肌肉组织中组织相容性白细胞Ⅰ、Ⅱ类抗原(HLA-Ⅰ、Ⅱ)分子,探讨PM和DM的发病机制。方法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技术对17例已确诊的PM和DM患者、7例非肌炎患者肌肉组织染色观察。结果HLA-Ⅰ和HLA-Ⅱ类分子在肌炎组的阳性率分别是88.24%和64.71%,对照组为阴性。它们主要沉积在肌纤维表面、单核细胞、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上。结论研究结果提示HLA-Ⅰ、HLA-Ⅱ类分子在PM和DM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脱髓鞘神经疾病31例

    廖瑜,解福平,邓兰芳,曾月忠,曾静,刘玉梅,赵永新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脱髓鞘神经疾病31例廖瑜,解福平,邓兰芳,曾月忠,曾静,刘玉梅,赵永新(湖南省怀化地区第一人民医院,418000)关键词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脱髓鞘神经病中图号R741.5R744.51992~1996年以大剂量甲基强的松...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致敏前后猴脑脊液IgG指数和IgG合成率的检测及意义

    饶从志,胡学强,陆正齐

    目的为了研究体液免疫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ekmann免疫分析仪和MonarchPlus生化仪对10只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食蟹猴脑脊液(CSF)IgG指数和IgG合成率进行了发病前后自身对照检测。结果致敏前正常猴CSFIgG指数为0.310±0.101,致敏后IgG指数为0.745±0.306;致敏前IgG合成率为-4.64±3.29,致敏后IgG合成率为32.72±52.73。致敏前后csfIgG指数和IgG合成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两者致敏前后的改变与EAE症状程度不完全一致。结论体液免疫在EAE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声信息对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浆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论著摘要)

    王德超,李会敏,田玉萍,张平,田文艳,张杏红,代瑞亭,苏立凯

    声信息对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浆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论著摘要)王德超,李会敏,田玉萍,张平,田文艳,张杏红,代瑞亭,苏立凯(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院神内科,保定071000)关键词声信息,偏头痛,5-羟色胺中图号R747.2将不同频率、声强和相位的声音,自...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丹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刘军,匡培根,李斌,吴卫平,张风英,刘结晓

    目的进一步了解丹参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否与它能抑制白细胞的粘附有关。方法SD大鼠大脑中动脉(MCA)栓塞2h再灌注1h后,给予丹参(15g/kg,ip)或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NS),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测量给药或NS后1h、6h、12h脑缺血区的血流量及12h外周血中白细胞表面CD18、CD11b免疫阳性细胞数,在再灌注24h后行脑组织HE染色。结果丹参明显增加缺血侧MCA分布区血流量,降低外周血中白细胞CD18及CD11b免疫阳性细胞数,抑制MCA缺血区白细胞浸润及神经元的坏死。结论丹参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封闭外周血中白细胞粘附分子结合位点,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有关。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1 ] |[阅读次数:0 ]
  • 苯妥英钠对脑血管病血脂的影响(论著摘要)

    李祥,刘惠民,孟军,王淑明

    苯妥英钠对脑血管病血脂的影响(论著摘要)李祥,刘惠民,孟军,王淑明(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吉林132001)关键词苯妥英钠,脑血管病,高密度脂蛋白中图号971为了探讨苯妥英钠对防治脑血管病的意义,对120例脑血管病患者应用苯妥英钠进行了治疗并观察...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高血压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刘建军,张春芳,吴保仁,黄晓新

    目的观察无症状脑梗死(ACI)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对38例高血压伴ACI(HT-A)组患者及70例高血压病不伴脑卒中(HT-B)组患者分别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HT-A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明显高于HT-B组(P<0.01),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及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均<0.05),HT-A组的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检出率(65.8%)显著高于HT-B组(34.2%)(P<0.01),表明ACI与动态血压均值、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密切相关,以夜间血压负荷的持续时间及昼夜节律消失的关系为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预测高血压性脑血管损害方面,动态血压监测有重要意义。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伴慢性肾炎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炎一例

    马建龙,徐福平

    伴慢性肾炎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炎一例马建龙,徐福平(淄博市建筑公司医院,淄博255000)关键词肾炎,多神经根炎中图号R7451病例报告患者男,35岁。因双下肢无力、站立不稳且进行性加重5个月,双手无力2个月而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检测

    刘楠,郑安,叶钦勇,黄华品,余启胜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IL-2R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联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sIL-2R。结果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sIL-2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动态观察发现ACVD患者急性期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P<0.001),至恢复期时达正常范围。结论血清sIL-2R水平不仅可反映ACVD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并可作为病情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转化生长因子-β与重症肌无力的实验研究(综述)

    高枫

    转化生长因子-β与重症肌无力的实验研究(综述)高枫综述陈清棠审校(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00034)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病,目前主要应用非特异免疫抑制剂、抗胆碱脂酶药物及胸腺切除手术进...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TrkB受体在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

    杨青峰,赵彬,吴燕,单文戈,周长满,万选才,范明

    目的和方法利用BDNF、TrkB的抗体及地高辛标记的BDNFDNA探针,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对正常成年大鼠腰段脊髓BDNF及其TrkB受体的分布与细胞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BDNF及其mRNA在脊髓各型神经元中都有明显的表达,TrkB受体则主要分布在腹角运动神经元中,中间带及背角部分细胞亦有表达。胶质细胞中同时有BDNF及其mRNA、TrkB受体的表达。结论研究结果提示脊髓各型神经元,不仅是BDNF的效应细胞,其自身亦表达BDNF,靶源性、旁分泌、自分泌方式产生的BDNF共同参与了脊髓神经元的调节。胶质细胞不仅为神经元提供旁分泌因子,其自身亦受BDNF的调节。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侧脑室注射IL-1ra后脑缺血大鼠下丘脑室旁核CRH的表达

    任明,朱克,黄旭升,张凤英,刘洁晓

    目的探讨白介素-1(IL-1)是否参与脑缺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激活。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分为17组(A~Q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O组大鼠脑缺血时间分别为1、3、6、24、48、72h及1、2、3、4、5、6、7、8周;P组的处理为:用微量注射泵将IL-1受体拮抗剂(IL-1ra)注入大鼠侧脑室,之后建立脑缺血模型;Q组为P组的对照组,用微量注射泵将生理盐水注入大鼠侧脑室,之后建立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显示各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PVN有少量CRH表达,脑缺血48h内PVN无CRH表达。从脑缺血72h起,PVN之CRH的表达开始增多,并且持续至脑缺血第8周。P组大鼠PVN有较多CRH表达,而Q组大鼠PVN无CRH表达。结论IL-1可能通过促进下丘脑PVN释放CRH而参与脑缺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IL-1和抗Mac-1抗体对脑缺血粒细胞粘附作用的实验研究

    周华东,琚亚非,陈曼娥

    目的探索IL-1和抗Mac-1(CD11b/CD18)抗体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方法利用微管吸吮技术,研究IL-1和抗Mac-1抗体对脑缺血后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IL-1可加强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抗Mac-1抗体对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有抑制作用。结论IL-1可以通过加强粒细胞的粘附而致伤组织,抗粘附分子抗体可能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鼠脑出血后部分脑区与垂体AVP含量的变化

    孙学军,王成海,路长林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部分脑区与垂体AVP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胶原酶诱导的脑出血动物模型,干湿重法脑组织含水量测定,放射免疫法AVP含量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升高(P<0.01)的同时,在不同时程其额叶皮质、顶叶皮质、海马及尾壳核中AVP含量非常显著升高(P<0.01),而下丘脑与垂体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内源性AVP可能参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病理过程。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sIL-2R的研究

    朱元贵,彭旭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可溶性IL-2R(sIL-2R)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酶标ELISA法检测了38例不同临床类型(Ⅰ、ⅡA、ⅡB型)MG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sIL-2R水平。结果MG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干健康对照组(P<0.01),伴有胸腺瘤和病情较严重的MG患者血清sIL-2R水平的增高也较显著(P<0.05)。结论MG患者血清sIL-2R的水平异常增高,这一指标可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力和作为MG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苯海索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何美霞,可君,刘方洲

    目的本实验研究苯海索对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方法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四血管结扎法(4-VO),即在第一颈椎处电的凝固双侧椎动脉,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前脑缺血30min,然后开夹重灌1h。缺血前后和重灌期间记录大鼠EEG。重灌结束时,测大鼠皮层、海马、脑干、间脑单胺(NE、DA、5-HT)递质含量。单胺递质测定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结果大鼠腹腔注射苯海索1.5mg/kg和3.0mg/kg能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电活动,脑电恢复时间可恢复到(24±4)和(19±6)min(P<0.01),苯海索还能明显减轻缺血30min后再灌注1h的单胺递质的降低。结论苯海索对缺血引起的损伤神经有保护作用。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

    李菁,樊长姝

    目的报告49例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患者的分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和预后。方法25例男性和24例女性患者均行头颅或有助CT,并对18例加作磁共振检查,依病变范围分为3型,并总结其特点。结果23例脑膜炎型病变局限在脑膜。25例脑膜脑炎型除有脑膜病变外还表现为脑内炎症、梗死、结核瘤。两型主要死因为脑积水。脊髓型主要表现为脊髓和脊蛛网膜病变。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可分为3型,影像学的检查有助于发现更多脑实质损害病例。无论是脑膜炎型还是脑膜脑炎型其主要死因均为脑积水、脑疝。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手性氨基酸及D-氨基酸与老年前期痴呆关系的研究(综述)

    沈佐君,孙曾培,杨树德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手性氨基酸及D-氨基酸与老年前期痴呆关系的研究(综述)沈佐君,孙曾培,杨树德(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100730)1高效毛细管电泳简介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performancecapillaryelectrop...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多发性硬化在MRI所见的脊髓空洞表现(附病例报告)

    赵合庆,傅渝

    多发性硬化在MRI所见的脊髓空洞表现(附病例报告)赵合庆,傅渝(苏州医学院附属二院神经科,苏州215004)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MRI中图号R744.5R445.2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5岁。入院前两个月余自觉右上肢体发麻,伴有阵发性颈肩部蚁...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