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刊名: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logy
主办:北京医院;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 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6-2963
CN: 11-3552/R
邮发代号: 82-718

电话:010-65242081、010-64012981-8110

Email:zgshenmian@163.com;zgsm@263.net

网址:zsmb.cbpt.cnki.net

访问量:227536

  • 我国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述评)

    陈生弟

    概述了我国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动物模型、功能显像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2001年02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266 ]
  • 一般头部外伤继以癫痫一例报告

    王怀瓯,秦力,陈大庆,张弩

    2001年02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MES 23.5细胞线粒体功能异常的实验研究

    杨秀丽,陈生弟,刘振国,乐卫东

    目的 探讨 1 -甲基 -4 -苯基吡啶离子 (MPP+ )诱导多巴胺 (DA)能神经元死亡的线粒体功能异常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 1 -甲基 -4 -苯基 -1 ,2 ,3 ,6-四氢吡啶 (MPTP)、MPP+ 及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与 MES2 3 .5细胞共同培养 ,采用 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势 (△ Ψ m)和氧自由基 (ROS)的变化。结果 MES2 3 .5细胞活力在 MPP+组显著减低 ,且与浓度呈正相关 ,GSH+MPP+组轻度减低 ,而 MPTP组不降低。此外 ,用 MPP+ 处理后 MES 2 3 .5细胞线粒体 △ Ψ m明显下降和 ROS生成显著增加。结论 线粒体△ Ψ m下降及ROS生成增多可能参与了 MPP+ 诱导黑质 DA能神经元死亡的机制

    2001年02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9 ]
  • 腺病毒介导的GDNF基因转移体外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陈先文,陈生弟,杨国源,刘振国,汤荟冬

    目的 为利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基因转移治疗帕金森病 (PD)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RT-PCR及 ELISA定量分析观察人 GDNF腺病毒 (Ad-GDNF)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 PC1 2细胞的表达 ,通过观察病毒直接感染及病毒感染的 PC1 2细胞上清对中脑原代培养细胞中的 TH阳性细胞 (DA能神经元 )生存能力和形态分化的影响来验证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Ad-GDNF在星形胶质细胞、PC1 2细胞及大鼠中脑原代培养细胞均可有效表达 ,其表达产物对中脑 DA能神经元的生存和形态分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 GDNF基因转移可在体外有效表达 ,且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 ,提示该手段在 PD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1年02期 74-7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0 ]
  • 神经白塞病的脑磁共振改变及临床

    刘吉良,张凤芝,张洪军,罗玉顺,蔡增强,常立国,尹艳,李义召

    2001年02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1 ]
  • 西安地区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调查

    乔晋,屈秋民,韩建峰,杨剑波,罗国刚,张辉,武成斌,杨华,李正仪,邓美英,韩雪梅,赵松珍,于普林,张振馨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 5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 (PD)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于 1 997-0 9~ 1 998-1 2在西安地区调查了 4 850名 55岁以上的老年人。结果 发现 PD3 8例 ,5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 783 .5/ 1 0万。男女患病率分别为 1 0 2 9.4 / 1 0万、60 5.0 / 1 0万 ,男女患病率之比为 1 .70∶ 1 ,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98) ;但同一年龄组 ,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随年龄的增大 ,PD患病率随之升高 ,但女性在 85岁以上未发现 PD患者 ;城市与农村 PD的患病率分别为 63 4 .5/ 1 0万、980 .0 / 1 0万 ,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随文化程度升高 ,男性 PD患病率随之降低。结论 西安地区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 ,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 ,PD患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 ,女性 85岁以上患病率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文化程度对男性 PD患病率可能有一定影响 ,职业对 PD患病率影响不大。

    2001年02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10 ]
  • Ramsay-Hunt综合征脑脊液改变一例报告

    高轩,阚凤杰,马建国

    2001年02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被动吸烟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董宁,孙圣刚,陈吉相,王涛

    目的 观察被动吸烟对帕金森病 (PD)大鼠的影响 ,以验证流行病学研究的结论 ,为 PD研究提供一条新的线索。方法 用 6-羟基多巴胺 (6-OHDA)立体定向注入大鼠一侧黑质致密部和中脑被盖腹侧区建立偏侧 PD模型 ,观察术前 4周开始给予的被动吸烟 (持续 6周 )和术后 2周对成功模型给予的被动吸烟 (持续 2周 )对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行为及纹状体 DA含量的影响。结果 术前 4周开始被动吸烟的大鼠旋转行为有减少趋势 ,受损侧纹状体 D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术后 2周 ,成功模型给予的被动吸烟对 PD大鼠的旋转行为及纹状体 DA含量均无影响。结论 被动吸烟可减轻 6-OHDA对黑质 DA能神经元的损伤

    2001年02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1 ]
  • L-dopa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改变

    韩燕,陈俊抛,田时雨,王洛伟,刘辉,高曲文,江毓钊

    目的 探讨 L-dopa治疗帕金森病 (PD)疗效减退的机制及其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以 PC1 2细胞为多巴胺神经元的细胞模型 ,利用 PI/HO3 3 3 4 2双染结合荧光显微镜技术、电镜技术、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 L-dopa对 PC1 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凋亡相关基因 Bcl-2、Bax表达的改变。结果  50、1 0 0、1 50μmol/L不同浓度 L-dopa处理组凋亡率分别为 1 2 .4 %、2 4 .4 %、3 7.2 % ;PI/HO3 3 3 4 2双染可区别凋亡、坏死和正常细胞 ,且可以见到染色质碎裂 ;电镜下可见早期凋亡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给予 L-dopa处理后 ,Bcl-2的表达量减少 ,与凋亡率呈显著负相关 ;Bax的表达量增加 ,与凋亡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L-dopa诱导 PC1 2细胞凋亡且呈量效关系 ,提示 L-dopa可能是通过凋亡途径损害多巴胺神经元导致疗效减退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Bcl-2 /Bax的比值来介导细胞凋亡。

    2001年02期 88-9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8 ]
  •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张巍,雷征霖,谷玲,李敬,张延军,蔡新霞,张华丽,杨春,张万琴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血浆 β-内啡肽 (β-endorphin,β-EP)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 5例 PD患者血浆β-EP含量 ,并与 3 0例正常者作对照。结果  PD患者血浆 β-E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0 .0 5) ;高龄、病情重及伴痴呆和抑郁的患者血浆 β-EP含量降低更显著 (P<0 .0 5)。结论  PD患者血浆 β-EP含量显著降低 ,与 PD发病密切相关。高龄、病情重及伴痴呆和抑郁的患者血浆β-EP含量降低更明显 ,有助于对病情进展及预后进行评估。

    2001年02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7 ]
  • 药物注射致坐骨神经损伤37例临床及肌电图分析

    吴保凡,张峰

    2001年02期 9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0 ]
  • 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研究

    雷革胜,苗建亭,李柱一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 (PD)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免疫酵母菌花环法分别测定 2 0例 PD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 ,并对其中 1 0例服用 L-多巴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 CD3、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而 RBC-ICR水平增高。治疗前后比较结果表明 ,服药后 CD3、CD8水平升高 ,RBC-ICR水平降低。结论  PD存在 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增多。应用多巴胺制剂可改善 PD的免疫学异常 ,提示 PD的免疫功能异常与体内多巴胺递质改变密切相关。

    2001年02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54 ]
  • 肺癌合并重症肌无力一例报告

    纪茹英

    2001年02期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9 ]
  • 帕金森病与QTc间期的关系

    李庆华,唐静怡,王玉敏,王成章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 (PD)与 QTc间期的关系。方法 分析了 3 7例 PD患者及 3 7例健康对照组的 QTc间期 ,并比较 PD病病情与 QTc间期的关系。结果 PD组 QTc间期明显超过对照组 (P=0 . 0 0 1 ) ,PD病情的轻重可影响 QTc间期。结论 对 QTc间期的监测有助于发现 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同时可作为了解病情轻重的一个参考指标

    2001年02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1 ]
  • 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毁损术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近期影响

    李淑华,陈海波,刘宗惠,刘建杰,王新德,蔡晓杰,郝秋星,赵虎林,陈霖

    目的 了解微电极引导的腹侧苍白球毁损术 (PVP)对帕金森病 (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接受 PVP治疗的 2 0例 PD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认知功能检查 :临床记忆量表、线方向判断测验、言语流畅性及简明精神状态量表检查。结果 左侧 PVP患者术后临床记忆量表联想学习分测验成绩较术前显著减退 (P<0 .0 5) ,其余记忆分测验、记忆商以及其他认知检查手术前后无显著改变 (P>0 .0 5) ;右侧 PVP患者术后较术前各项检查成绩无明显改变 (P>0 .0 5)。手术后运动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 (P<0 .0 5)。结论 左侧苍白球参与了语言记忆。 PVP对所检查的认知功能影响轻微。

    2001年02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7 ]
  • 家族性特发性震颤5例报告

    殷小平,姜亚平,张苏明,周会强

    2001年02期 10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3 ]
  • α-synuclein与帕金森病(综述)

    范国华,刘振国,陈生弟

    α-synuclein是一种位于突触前末梢的蛋白 ,NACP是 α-synuclein的人类同系物。α-synuclein基因的两种错义突变与家族性帕金森病 (FPD)密切相关。目前大量研究发现在 PD的路易小体中有 NACP的免疫阳性反应 ,推测 α-synuclein可能参与路易小体的形成及神经变性过程。本文就 α-synuclein基因、α-synuclein蛋白的聚集及其在 PD发病机制中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2001年02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2 ]
  •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和GM1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乔健,陈向军,吕传真,Hansotto Reiber

    目的 通过测定运动神经元病 (MN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 (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 GM1抗体 ,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ELISA法测定 3 0例 MND患者血清和 CSF中 NSE和 GM1抗体水平。结果  MND组 CSF和血清中 NSE含量均明显高于 NC组 (P<0 .0 1 ,P<0 .0 5) ,而仅在 CSF中 NSE含量高于OND组 (P<0 .0 1 ) ;临床分型以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的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PSMA)患者 CSF中 NSE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 (P<0 .0 1 ) ,而血清中 NSE水平在各临床类型间差异并不明显 (P>0 .0 5) ;MND患者血清和 CSF中不论是 Ig M型或是 Ig G型 GM1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 OND组和 NC组 (P均 <0 .0 1 ) ;MND患者血清和CSF配对样品 NSE水平有较好的相关性 (r=0 .50 2 ,P<0 .0 1 ) ,MND患者 CSF中 NSE水平与 GM1抗体亦有相关性 (r=0 .4 75,P<0 .0 5) ,其余各组之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 (P>0 .0 5)。结论  MND患者 CSF中 NSE和GM1抗体水平可以反映运动系统神经元损害的程度和范围 ;推测这种神经元的损伤可能与 GM1抗体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有关

    2001年02期 109-11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95 ]
  • 几种激素和IL-1β对人脑星形胶质细胞IL-6、TNF-α分泌的影响

    李兰英,孙云,庞智玲

    目的 观察 T3等因素对体外培养人胎大脑星形胶质细胞分泌 IL-6、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 纯化培养人胎大脑星形胶质细胞 ,应用酶联免疫分析 (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 IL-6、TNF-α的水平。结果  (1 )星形胶质细胞 (A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自发分泌 IL-6,而 TNF-α则几乎检测不到。(2 ) LPS(0 .1μg/ m L)即可诱导AC产生 IL-6和 TNF-α。 (3 ) IL-1 β是 IL-6分泌的主要诱导剂 ,但不诱导 TNF-α分泌。 (4 )氢化可的松可明显抑制 AC分泌 IL-6、TNF-α。(5) T3在 72 h可刺激 IL-6的分泌。 (6)胰岛素对 IL-6的分泌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结论  AC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并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内环境的稳定 ,且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T3、胰岛素主要参与调节发育和代谢 ,可能不直接参与炎症和免疫机制调节。

    2001年02期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83 ]
  • PGP 9.5及S-100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

    宓开鸿,李继承,刘伟光

    目的 观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 PGP 9.5和 S-1 0 0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 (hirschsprung disease,HD)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 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1 )在对照组结肠壁神经丛中可见染色深浅不一的PGP9.5免疫反应性神经节细胞 ,神经纤维均匀分布在肠壁各层 ,并与肌纤维相平行。神经节细胞胞体对 S-1 0 0蛋白则表现为细胞状“空白区”。(2 ) HD结肠壁分化异常 ,PGP 9.5和 S-1 0 0蛋白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明显增生 ,分布紊乱 ,未见有 PGP9.5阳性神经节细胞。在增生的 S-1 0 0蛋白阳性神经纤维中偶见有细胞状的“空白区”。结论 神经丛中 PGP 9.5阳性反应的细胞团块和 S-1 0 0蛋白染色的神经丛中细胞状“空白区”,可特征性地提示神经节细胞的存在。实验证实 ,结肠壁神经发育异常是 HD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

    2001年02期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4 ]
  • 变态反应与烟雾病关系的实验研究

    张海鸥,饶明俐,张淑琴,朱凯利

    目的 探讨免疫复合物与烟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颈局部注射马血清方法建立烟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结果 颈动脉受免疫复合物损伤后 ,内弹力层变性、迂曲、断裂 ,中膜平滑肌沿弹力纤维断裂处向内腔伸入增生 ,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脑组织长期缺血 ,小血管及毛细血管代偿性增生形成异网。结论 变态反应性免疫复合物对颈动脉的损伤可能是引起烟雾病的原因

    2001年02期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92 ]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例报告

    樊双义,周敬安,刘策,魏东宁,陈军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 3例 ,探讨此病的诊断规律。方法 对 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进行观察。对脑手术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局灶占位病变 ,CT、MRI见病灶多位于大脑深部 ,注射造影剂后可见增强。组织学特点 :瘤细胞围绕血管呈套袖样排列或呈弥漫性分布。免疫组化提示 1例肿瘤 (T细胞型 ) ,2例 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此病临床诊断困难 ,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确诊。

    2001年02期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4 ]
  • 卒中后癫痫临床分析

    王苑华,朱培林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 2 1 0 0例脑卒中病例中 1 92例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 9.1 %。早期癫痫发作 6.0 4 % ,晚期癫痫发作 3 .0 9% ,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 (皮质 /皮质下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与卒中类型差异不明显 (P>0 .0 5)。结论 脑水肿是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致痫因素 ,晚期发作癫痫是因胶质疤痕等因素形成癫痫灶所致。建议对晚期发作癫痫进行严格系统的有效治疗。

    2001年02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1 ]
  • 胆碱酯酶抑制剂卡巴拉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对患者行为症状的影响(译文)

    Michael Rosler,Wolfgang Retz,P.Retz-Junginger,Hans Joachim Dennler,张振馨

    阿尔茨海默病 (AD)常伴有明显行为紊乱 ,这常给照料者和患者带来巨大的压力 ,并成为 AD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的主要原因。研究证实 ,胆碱能功能缺损与 A D患者的记忆、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异常有关。本研究评估了重酒石酸卡巴拉汀 (不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 )在改善 AD患者行为和精神病性症状方面的效果。 3 4例患者参加了 B3 0 3德国中心的国际性研究 ,并完成了卡巴拉汀的长期开放性研究 B3 0 5。采用以临床医生面访为基础的印象变化 (CIBIC-Plus)中的行为部分 ,评估行为和精神病性症状。结果表明 ,长期使用卡巴拉汀治疗 ,能减缓 AD患者行为和精神病性症状的恶化 ,包括激越、行为紊乱、幻觉和妄想在内的行为症状稳定。结果还提示 ,与 6个月以后再开始治疗者相比 ,较早开始卡巴拉汀治疗者疗效更好。卡巴拉汀对 AD患者行为障碍的疗效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001年02期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