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治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免疫障碍、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2001年03期 131-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多发性硬化协作研究组
对研究多发性硬化的本质来说 ,了解其病程、类型和诊断标准等能达到统一至关重要。结合文献和我们临床实践提出了北京地区多发性硬化研究组的诊断和分类标准 ,供国内同道们研究、参考
2001年03期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广志,许贤豪,王湘庆,方丽波,张华,国红,彭丹涛,乔立艳,殷剑,魏雪飞,耿莹,王红
目的 针对诊断多发性硬化 (MS)的 Mc Donald标准、Poser标准的有效性做比较。方法 按中枢神经系统 (CNS)受累的临床表现将 3 5例 MS患者分为脊髓型和非脊髓型两个亚组 ,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 ,用卡方检验对两种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诊断标准对脊髓型、非脊髓型 MS的诊断阳性率接近 (P>0 .0 5) ,但 Mc Donald标准中诊断不能的例数相对较多 (P<0 .0 5) ,经随访观察均证实为 MS。结论 Poser标准对MS诊断的有效性优于 Mc Donald标准 ,但对其在诊断进展型 MS时的病程规定有待于进行改良或者灵活运用
2001年03期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赵艳茹,崔其福2001年03期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春杰,尹岭,王鲁宁,朱克
目的 用髓鞘蛋白脂质蛋白多肽 (PLP) 1 39- 1 5 1 诱发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EAE)小鼠模型。方法 应用 PLP1 39- 1 5 1 抗原加完全福 (氏 )佐剂免疫 SWXJ小鼠。结果 免疫 1 4~ 2 0 d后小鼠即发病 ,发病率为 80 % ,而且多数呈缓解 -复发型。病理学证实发病小鼠脑和脊髓内具有典型的脱髓鞘改变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以PLP1 39- 1 5 1 为抗原免疫 SWXJ小鼠诱发 EAE,具有模型稳定、发病率高和缓解 -复发的特点 ,是研究多发性硬化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2001年03期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佘晓春,孙德,吴琼2001年03期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红岩,杨贵贞
目的 获得 VCAM-1的拮抗物 ,用其对 EAE进行实验性治疗。方法 用鼠抗人 VCAM-1单抗筛选噬菌体 1 5肽库 ,经 4轮亲和筛选后进行 ELISA鉴定 ,对得到的两株强阳性克隆进行测序 ,用其免疫豚鼠制备抗血清 ,观察对 EAE发病临床级别的影响。结果 强阳性克隆小肽顺序为 IRRNPIPKTIKTI(M) LI,并获得了VCAM-1的抗血清 ,该克隆可延缓 EAE发病 ,且可降低临床分类级别。结论 此噬菌体短肽可作为 VCAM-1的拮抗物延缓 EAE模型鼠的发病
2001年03期 145-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红岩,杨贵贞,王立岩
目的 探讨髓磷脂碱性蛋白 (MBP)诱导 EAE产生的可能原因。方法 通过酸抽提和 CM-Sephadex50层析 ,分离提取牛 MBP,观察其致 EAE活性 ,用生物活性法检测 MBP刺激的 PBMC上清中 TNF和 IFN的活性。结果 分离纯化得到电泳 1条主带的 MBP,证明其具有致 EAE活性 ,MBP刺激的 PBMC可产生 TNF和IFN。结论 MBP可通过在外周刺激 PBMC产生炎性因子 TNF和 IFN诱导 EAE的产生
2001年03期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衣晶,韩燕,邵小秋,骆晓薇,焦洪云,陈俊红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 (MS)的临床特点。方法 综合分析 3 5例 MS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变部位、重要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MS多见于青壮年女性 ,起病较急 ,病程多缓解与复发 ,上呼吸道感染、劳累紧张为其主要诱因 ,脑脊液显示免疫活性增高 ,视神经、脊髓受累多见 ,电生理、免疫学及影像学检查有助诊断 ,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根据临床特点、综合神经电生理、脑脊液免疫学及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高临床确诊率
2001年03期 151-152+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湘豫,秦斌,曹国颖,孙春华,许贤豪
目的 评价环孢菌素 A(cyclosporine,Cs A)血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及其对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 (MG)和多发性硬化 (MS)〕的安全性。方法 MG2 6例和 MS8例主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Cs A治疗。Cs A全血浓度测定采用单克隆抗体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Mc Ab-FPIA) ,Cs A安全性的评价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血糖及血、尿常规指标和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1 )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 +Cs A治疗 MG和MS的有效率分别达 77.78% (2 1 /2 7)和 87.50 % ;(2 )服用 Cs A治疗 1个月内 ,其副作用出现率较高 ,主要以肾功能异常为常见 (占 4 7.1 % ) ,多以尿素氮升高为主 ;(3 )应用 Cs A后较常见的副作用是头晕、恶心及心慌。 (4 )Cs A血浓度变化个体差异很大 ,但同一个体比较其中毒浓度明显高于非中毒浓度。结论 Cs A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安全。服用 Cs A后一定要监测其血药浓度 ,开始用药 1个月内每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结合临床病情及时调整剂量 ,实施个体化给药
2001年03期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沈帆霞,于文,陈生弟
多发性硬化 (M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认为 MS是 CD4 +Th1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综述在 MS中细胞因子、基因、针对抗原等方面的治疗进展
2001年03期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慧芳
介绍了树突状细胞 (DC)的分类、发育过程、膜分子和表面标记 ,并从 DC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DC参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和多发性硬化 (MS)的免疫诱导及免疫耐受等方面论述了 DC的作用机制、功能特点及相关因素 ,且展望了 DC应用于免疫治疗的前景。
2001年03期 162-16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许晓楠,梅林,邵黎,丁桂凤,范少光
目的 在以往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观察选择性δ-阿片受体拮抗剂 naltrindole对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整体实验以小鼠异体异位心肌组织移植为模型 ,离体实验以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作为观察指标。另外 ,取不同培养时间段的混合淋巴细胞 ,以同位素标记 [α-32 P]-PPE c DNA为探针做 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 naltrindole对移植排斥的抑制作用较纳曲酮更强。δ-阿片受体激动剂 D-Ser2 -Lue-脑啡肽可以促进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该作用能够被 naltrindole拮抗。Northern blot结果提示 ,在混合培养一定时间的淋巴细胞中有脑啡肽前体 PPE m RNA的表达。结论 δ-阿片受体拮抗剂 naltrindole能显著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免疫细胞激活后可能表达有脑啡肽。 naltrindole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是由 δ-受体介导的 ,并且可能是通过阻断脑啡肽的作用实现的
2001年03期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诗广,许贤豪,秦绍森,王湘,王红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 (MPPT)治疗重症肌无力 (MG)早期导致一过性肌无力加重的作用。方法 对 MPPT治疗的 3 6例 MG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肌无力加重时分别进行临床评分、低频重复电刺激、血清 ACh RAb滴度检查。结果 MPPT治疗 MG后 ,1周时临床显效率 58% ,4周时临床显效率为 78% ,有效率为 94 % ;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肌无力加重 ;加重后低频重复电刺激波幅递减幅度较加重前明显增加 (P<0 .0 5) ,而血清 ACh RAb滴度无明显变化 (P>0 .0 5)。结论 MPPT治疗 MG,56%患者早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一过性肌无力加重 ,其中轻~中度加重占 65% ,重度加重占 3 5% ,1 4 %累及呼吸肌 ,6%出现 MG危象 ;加重多出现于治疗后的 1~ 7(3± 2 ) d,持续时间 1~ 1 8(4± 3 ) d;早期一过性肌无力加重可能与激素直接抑制神经 -肌接头处传递有关
2001年03期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李华,黄旭升,于国平2001年03期 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许德义,钱林法,刘桦
目的 旨在证实小牛胸腺肽 (ig)可纠正氢化泼尼松和环孢素 A引起的免疫缺陷的同时 ,观察其对免疫缺陷小鼠记忆的影响 ,探讨免疫与记忆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 用 3H-Td R掺入法证实 BALB/c小鼠脾细胞增殖效应 ,用跳台法、避暗法和 Y迷宫测小鼠记忆能力。结果 小牛胸腺激素在浓度 0 .0 78~ 0 .3 1 2 μg/m L范围内可浓度依赖地增强有 /无 Con A刺激的 BALB/c小鼠脾 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 ;给予小鼠胸腺激素 0 .3、1 mg/kg(ig)或 1 mg/kg(ip)能增加氢化泼尼松和环孢素 A预处理小鼠脾 T细胞 Con A刺激的增殖效应。给予小鼠胸腺激素 0 .3、1 mg/kg(ig)和 1 mg/kg(ip)可改善胸腺切除 6月和环孢素 A处理 2 0 d引起的小鼠记忆能力降低。氢化泼尼松处理 7d对小鼠的记忆功能无明显影响 ,胸腺激素对氢化泼尼松处理鼠的记忆功能也无有意义的增强或减弱作用。结论 小牛胸腺激素 ig可产生似 ip同样的改善因胸腺切除和环孢素 A引起免疫缺陷鼠的记忆功能 ,氢化泼尼松抑制免疫作用与其对记忆的影响并不平行
2001年03期 17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傅开元,Alan R.Ligh t,William M aixner
目的 观察外周疼痛刺激后 ,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形态和功能特征的变化。方法 采用福尔马林疼痛动物模型 ,刺激后 2、4、8h,1、3 d,1、2及 4周后处死 ,制成腰脊髓和脑干切片。小胶质细胞特异表达补体 C3受体(单克隆抗体 OX-4 2 ) ,活化型小胶质细胞表达 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Ia(单克隆抗体 OX-6)。定性和定量的免疫组化方法显示中枢小胶质细胞及疼痛刺激下形态的转化。结果 福尔马林刺激侧腰脊髓后角和脑干薄束核内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 ,注射后 1 d开始出现 ,3 d后明显 ,1周达到高峰 ,2周后增殖活化反应开始消退。本研究增殖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表现为激活型 ,而非活化型或吞噬型。结论 福尔马林注射引起的疼痛刺激或外周炎症反应可能诱发中枢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可能是慢性疼痛长期持续的原因之一
2001年03期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高德琴,艾桂萍,刘添翼,罗盛,刘向祎
目的 建立测定血清心磷脂抗体 (A-CL)的方法 ,研究 A-CL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建立心磷脂抗体的 ELISA检测方法 ,对 4 2例健康者和 8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 A-CL(Ig G、Ig M)进行测定。结果 5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 ,1 1例 A-CL Ig G阳性 ,5例 A-CL Ig M阳性 ,脑出血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均为阴性。结论 心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2001年03期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V.Kum ar,R.Anand,J.Messina,R.Hartm an,J.Veach
在本研究中 ,我们使用中枢性胆碱酯酶抑制剂艾斯能 ,即瑞瓦斯的明 (酒石酸盐 rivastigmine,RSM) ,治疗合并和不合并血管危险因素 (VRF)的轻到中度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 ,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 (4 5~ 90岁 )被随机分为安慰剂组 (n=2 3 5)、低剂量 RSM组 (1~ 4 mg/d,n=2 3 3 )和高剂量 RSM组 (6~ 1 2 mg/d,n=2 3 1 ) ,并治疗 2 6周。有效性检测指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评分量表 -认知功能亚量表 (ADAS-Cog)、以临床医生面访为基础的印象变化 (CIBIC-Plus)、进行性恶化量表 (PDS)、全面衰退量表 (GDS)以及简明智能状态量表(MMSE)。在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时 ,根据基线时改良的 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 ,患者的 VRF被分为 2类 ,即 MHIS>0 :存在 VRF;MHIS=0 :不存在 VRF。在治疗 1 2周时 ,高剂量 RSM组与基线时相比 ADAS-Cog得分的平均变化 ,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且这种差异在两类 MHIS中均存在。但是 ,每个时点时 ,高剂量RSM组与安慰剂组之间的差异 ,MHIS>0者更大。在每个改善水平 ,高剂量 RSM组所占的比例显著较高。在安全性评估时 ,各治疗组之间没有差异。RSM对各类患者均有效 ,有 VRF者 ,临床疗效更明显 (认知、日常生活能力、疾病严重程度 )
2001年03期 187-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青
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机及影像学监测进展进行回顾
2001年03期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盛爱珍,刘江红,宋吉菊,许贤豪2001年03期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