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刊名: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logy
主办:北京医院;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 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6-2963
CN: 11-3552/R
邮发代号: 82-718

电话:010-65242081、010-64012981-8110

Email:zgshenmian@163.com;zgsm@263.net

网址:zsmb.cbpt.cnki.net

访问量:269806

  •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2005年06期 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征稿启事

    2005年06期 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蛋白酶体功能与帕金森病相关性实验研究

    赵静;刘振国;陈生弟;陆国强;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表达及聚集,探讨蛋白酶体功能在帕金森病(P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立体定向将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注射至大鼠黑质部位。以免疫荧光法观察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内蛋白聚集的包涵体及其主要成分-αSyn的表达,然后通过原位杂交分析-αSyn mRNA表达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黑质-αSyn表达量改变。结果注射Lactacystin第7天大鼠开始出现自发性活动减少,阿扑吗啡尚可诱导出旋转行为;3周后患侧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明显减少。TH与硫磺素、硫磺素与-αSyn复合染色呈阳性。-αSyn mRNA表达量升高,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论Lactacystin诱导大鼠黑质细胞-αSyn表达升高并出现蛋白聚集可能是导致PD发病的机制之一。

    2005年06期 323-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2005年06期 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as pase抑制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细胞凋亡和Aβ的影响

    樊丽超;于永发;张莹;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aspase-3抑制剂对细胞凋亡及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Ac-DEVD-CHO组和二甲亚砜(DMSO)组。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48 h,Ac-DEVD-CHO组于大脑中动脉阻塞后30 min向小脑延髓池注入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采用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Aβ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Ac-DEVD-CHO组凋亡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Aβ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caspase-3抑制剂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发生及Aβ表达,提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可能存在caspase-3对Aβ前体蛋白APP的降解,使Aβ产生增多并促进凋亡的发生。

    2005年06期 327-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国内论文刊发最快的杂志涵盖信息医学及临床医学《医学信息》杂志征文征订启事

    2005年06期 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侧脑室注射质粒pLXSN介导bcl-2基因对大鼠脑梗死及BDNF影响的研究

    高卓;何志义;邹巧治;赵晶;

    目的研究大鼠短暂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经侧脑室注射质粒pLXSN介导bcl-2基因后,该基因对脑梗死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配为3组,每组45只,对照组为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和空质粒两组,治疗组为脑室注射Bcl-质粒pLXSN介导bcl-2基因。以改良线栓法制备短暂缺血2 h脑梗死模型,每组分别于缺血后3、6、24、48、72 h为时间点。分别测量梗死体积变化以及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MCAO后24、487、2 h,梗死体积治疗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36、h时间点无显著变化(P>0.05)。MCAO后24、487、2 h,治疗组Bcl-2和BDNF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而3、6 h时间点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脑室注射质粒pLXSN介导bcl-2基因对短暂脑缺血有治疗作用,并可增加BDNF表达。上调BDNF表达所起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短暂脑缺血后bcl-2基因的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2005年06期 33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降钙基因相关肽水平变化及纳洛酮的疗效分析

    官明;刘英超;刘亮;陈锐;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浆ET-1、CGRP水平变化。结果创伤性脑损伤后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纳洛酮治疗后血浆ET-1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CGRP早期(1 d)较对照组升高明显。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患者血浆ET-1水平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早期应用纳洛酮可显著降低ET-1和提高CGRP水平,并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2005年06期 335-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脑缺血小鼠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cAMP水平的变化

    王伟斌;宋春风;吕佩源;尹昱;粱翠萍;

    目的观测缺血性小鼠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探讨脑缺血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线结、连续3次缺血-再灌注制作脑缺血动物模型,并设立假手术组;术后29、30 d分别测试学习和记忆成绩;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cAMP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学习和记忆成绩均降低(P<0.05),且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cAMP水平也降低(P<0.05)。结论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cAMP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脑缺血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

    2005年06期 337-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不同剂量牛型结核杆菌卡介苗对EAE模型的诱导

    刘颖;刘华;武慧丽;辛晋敏;马太花;梁丽云;马存根;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非敏感品系Wistar大鼠加用不同剂量牛型结核杆菌卡介苗(mycobacterium bovis bacillus calmette-guerin,M.bovis BCG)对EAE模型诱导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EAE1、EAE2、EAE3、EAE4共4组,然后分别用含4、8、10、12 mg M.bovis BCG/mL完全福(氏)佐剂(CFA)加豚鼠脑脊髓匀浆(GPSCH)制备不同浓度的完全抗原,分别免疫诱导Wistar大鼠EAE。观察不同剂量M.bovis BCG对诱导EAE模型发病情况、各项临床指标的影响,同时取脑和脊髓制成石蜡切片,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原位杂交(ISH)计数其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EAE3、EAE4组的发病率、体重减轻、临床症状评分、MCP-1 mRNA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EAE1、EAE2组(均P<0.05)。结论M.bovis BCG浓度的高低影响Wistar大鼠EAE的发病率。

    2005年06期 340-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对"通讯作者"及作者署名有关事宜的声明

    2005年06期 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癫痫患者外周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与IL-8、TNF-α水平的改变

    周涌涛;郎森阳;王天俊;左萍萍;

    目的观察癫痫患者外周血β淀粉样蛋白(Aβ1-2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以探讨是否与癫痫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36例癫痫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31例癫痫患者血清Aβ1-28、24例患者血清IL-8和13例患者血清TNF-α的水平变化,应用SPSS及Origin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癫痫患者血清Aβ1-28和IL-8水平明显增高(P=0.05),癫痫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水平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癫痫组部分患者血清IL-8水平同TNF-α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二者呈正相关。结论血清Aβ1-28、IL-8水平与癫痫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而血清TNF-α水平与癫痫发病的相关性则不明显,在癫痫患者外周血中IL-8和TNF-α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2005年06期 34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脑外伤后迟发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脑脊液中TNF-α、sICAM-1水平变化及意义

    罗晓阳;陈学华;胡振华;

    2005年06期 346+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垂体瘤转化基因在垂体大腺瘤中表达的研究

    蔡瑜;王懿;赵卫国;沈建康;卞留贯;孙青芳;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患者40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2例,生长激素(GH)腺瘤8例,泌乳素(PRL)腺瘤10例。同期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11例为对照组,其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8例,PRL腺瘤3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法)检测垂体大腺瘤和垂体微腺瘤中PTTG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分级标准,分析PTTG表达水平与垂体大腺瘤发生机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联系。结果40例垂体大腺瘤中均发现PTTG的表达显著高于垂体微腺瘤组(P<0.01)。在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中,PTTG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大腺瘤(P<0.01),PTTG的表达与大腺瘤向鞍上生长的高度和向海绵窦侵袭性生长的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PTTG表达增高与垂体大腺瘤的生长以及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PTTG的表达水平及结合影像学资料可以为患者预后及术后的辅助治疗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2005年06期 347-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癫痫持续发作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侯晓君;谢文煌;慕容慎行;

    目的研究实验性癫痫大鼠在癫痫发作持续不同时间对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诱发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10、10~30、>30 min组及正常对照组。于电镜下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蛋白表达及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E<10 min组海马神经元所受影响不大,SE 10~30 min组海马神经元具有明显凋亡特征,SE>30 min组多数海马神经元呈坏死性改变。结论大鼠SE对海马神经元损伤有凋亡和坏死两种不同形式,这与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2005年06期 350-352+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Charcot-Marie-Tooth病I型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笪宇威;贾建平;

    Charcot-Marie-Tooth病(CMT)即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是神经系统常见的遗传病之一,目前已报道11个致病基因与I型相关。近来研究发现,CMT1(脱髓鞘型)动物模型中髓鞘损害伴随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加,部分CMT患者周围血中活化的T细胞增加,MHC-II分子在腓肠神经中表达增高以及一些病例对激素治疗效果好,均提示该病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

    2005年06期 35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实验研究

    易黎;张海鸥;

    目的利用自体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模型,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等影像学信息评价不同时间点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可行性。方法健康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A、B组,每组16只。颈内动脉注入自凝血栓子制成急性脑梗死动物模型。A组栓塞后30 min、B组栓塞60 min分别经股静脉给予尿激酶溶栓。于栓塞各时间点及溶栓后3、24 h行DWI、T2WI、T2*W扫描;计算各时间点DWI上缺血区体积,缺血区相对平均信号强度值(relative mean signal intensity,RMSI)。结果A组治疗后3 h观察结果显示,再通率37.5%(6/16),缺血区体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但缺血区信号强度增高;24 h观察结果显示,DWI高信号区体积有增大趋势。B组治疗后3 h观察结果显示,仅有18.8%获得再通,缺血区体积较溶栓前无明显变化,DWI显示脑水肿明显,缺血区信号强度增高,24 h时该组动物全部死亡。结论在脑梗死早期适当的“治疗窗”内制定个体化溶栓治疗方案可显著减少梗死范围,DWI是缺血极敏感的影像技术,对诊断和科学监测脑卒中溶栓治疗效果及疾病转归有重要意义。此所用实验模型的“溶栓治疗窗”可限定于缺血后30 min内,而缺血60 min则预后不良。

    2005年06期 357-358+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中青年脑梗死临床意义的研究

    刘建国;谈晓牧;刘怀翔;高海凤;张哲成;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以及蛋氨酸负荷试验(methionine loading test,MLT)对于发现隐匿性Hhcy的作用。方法选取2000—2003年发病2 d内住院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85例,正常对照组44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比较空腹及口服蛋氨酸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al homocysteine,tHcy)水平,并结合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病例组空腹及蛋氨酸负荷后血浆tHcy水平分别为(22.49±9.80)及(48.07±11.20)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3.08±2.33)及(37.23±3.48)μmol/L(P<0.01)。(2)病例组空腹血浆tHcy(Fhhcy)水平高于正常者35例(占41.18%),仅负荷后血浆(Phhcy)水平高于正常者23例(占27.06%),两者合计病例组Hhcy者占68.24%,显著高于对照组(Fhhcy、Phhcy各2例,占9.09%)(P<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hhcy、Phhcy水平与性别具有显著相关性(分别r=0.488与r=0.343,均P<0.01),而与吸烟、饮酒等其他危险因素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无相关性。结论Hhcy是中青年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MLT是发现隐匿性Hhcy的必要手段。

    2005年06期 359-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纤维蛋白原β基因148C/T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677C/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李永杰;霍阳;高旭光;滕智平;任正洪;潘凯枫;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β基因148(β148)C/T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677C/T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按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选取相匹配的病例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PCR-DHPLC)确定Fgβ148及MTHFR 677基因型。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组(TOAST分型)及相应对照组Fgβ148 CC、CT/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35),余各组两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吸烟或饮酒的FgβCT/TT基因型携带者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Fgβ148 CT/TT基因型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携带FgβCT/TT基因型同时吸烟或饮酒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2005年06期 363-367+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经颅重频磁刺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早期运动皮层兴奋性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严莉;丰宏林;崔丽英;

    目的观察经颅重频磁刺激(rTM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早期运动皮层兴奋性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Wistar大鼠右后肢运动阈值(MT),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再灌流模型,给予rTMS(1次/d),再灌流72 h处死取脑。比较大鼠MCAO再灌流损伤不同时间MT、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的变化及rTMS的影响。结果MCAO再灌流损伤使大鼠出现局灶性梗死灶,MT升高;神经功能障碍且其程度随损伤时间延长而愈加明显,表现为功能评分升高;rTMS可改善大鼠MCAO再灌流损伤72 h的MT和功能障碍程度,减小梗死体积。尤其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4)。结论rTMS可能对早期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进一步研究、应用前景。

    2005年06期 368-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多发性硬化的流行病学研究(综述)

    周文斌;崔玉真;肖波;

    多发性硬化(mu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世界各国已进行了大量的包括了发病率、性别差异、年龄特征、移民调查、死亡率调查、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在MS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MS是一种遗传易感个体在某些环境因素影响下通过变态反应性免疫障碍而引发的多病因疾病。

    2005年06期 37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 ]
  • 临床下脑电图痫样放电的研究(综述)

    张晓琴;陈静;

    临床下痫样放电现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过脑电图和神经心理尤其认知功能的测试,正确识别临床下痫样放电及其导致的短暂性认知损害,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干预。

    2005年06期 376-377+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脑缺血时干扰素-γ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贾爱军;马存根;梁丽云;赵海宝;

    2005年06期 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闭锁综合征十例报告

    岳连贵;张希庆;赵立东;李萍;

    2005年06期 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5年第12卷文题索引

    2005年06期 380-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盐酸帕罗西汀片说明书

    <正>~~

    2005年06期 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