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芃;李柱一;刘睿;张巍;雷革胜;苗建亭;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 体阻断ApoE/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结合并减少Aβ1-42聚集、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应用硫磺素(Th-T)荧光分析、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方法,观察ApoE抗体阻断ApoE/Aβ1-42结合及其防止Aβ1-42聚集、纤维化的作用。结果 ApoE对Aβ1-42聚集、纤维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ApoE抗体可显著降低这种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ApoE抗体在体外可有效抑制ApoE/Aβ1-42结合,并显著减少Aβ1-42聚集、纤维化,提示ApoE抗体可能成为有效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物。
2009年05期 v.16 31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7 ] - 胡子有;漆松涛;张遐;颜晓慧;吴炳义;
目的构建带HA标签的大鼠κ型阿片受体的pIRES2-EGFP表达质粒(κ-HA-pIRES2 EGFP),并实现其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提取大鼠脑组织总RNA,通过巢式RT-PCR扩增κ型阿片受体全长cDNA,将其克隆至pMD20-T载体中并进行测序鉴定,通过PCR引入HA标签,经酶切连接克隆入pIRES2-EGFP中,将获得的κ-HA-pIRES2-EGFP转染入HEK293细胞中,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表达情况,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检测κ-HA表达。结果测序及酶切结果表明成功获得带HA标签的κ基因,并构建入pIRES2-EGFP表达质粒中,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转染细胞内有绿色荧光,应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可观察到目的基因表达。结论利用巢式RT-PCR等技术成功构建了κ-HA-pIRES2-EGFP表达质粒,并在HEK293细胞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2009年05期 v.16 317-320+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 ] - 刘煜;宿长军;李宏增;李柱一;林宏;
目的观察豚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阻滞剂甘珀酸后,脑白质内免疫损伤发生发展变化以及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表达变化。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豚鼠经侧脑室注射甘珀酸,对照组以同样方式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然后于豚鼠足底注射髓鞘碱性蛋白制作EAE动物模型。观察两组豚鼠EAE发病率,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豚鼠脑白质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OX_(4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平均EAE症状评分3.00分)相比较,实验组动物EAE发病率减少且症状(平均EAE症状评分0.67分)明显减轻(P<0.01);对照组与实验组EAE脑白质内均可见反应性GFAP(GFAP-like,GFAP-Li)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Li标志物计数对照组为(504.00±55.88)个,实验组为(497.00±49.69)个,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EAE鼠脑白质内均可见反应性OX_(42)(OX_(42)-like,OX_(42)-Li)小胶质细胞表达,实验组OX_(42)-Li标志物计数[(120,00±10.64)个]较对照组[(242.00±35.35)个]明显减少(P<0.01)。结论 GJ阻滞剂甘珀酸可明显减少EAE的发生率并明显减轻EAE发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断GJ后继而降低小胶质细胞OX_(42)的表达有关,表明GJ阻断剂可能成为多发性硬化防治的新途径。
2009年05期 v.16 32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谈晓牧;刘建国;耿晓坤;朱浩猛;孟繁花;张伟东;魏建朝;杜会山;
目的前瞻性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ieinemia,Hhcy)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患者再发及死亡事件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综合干预IS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45例随访5年的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根据Hcy水平再划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追踪观察两组患者IS再发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另选取52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Hhcy组与非Hhcy组患者5年脑梗死再发率分别为41.05%和20.00%(P<0.01);TIA发生率分别为11.58%和4.67%(P<0.05);IS(包括脑梗死及TIA)事件再发率分别为52.63%和24.67%(P<0.01);多次再发患者比例分别为1 3.68%和5.33%(P<0.05);死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63%和3.3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升高是再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171:95%CI:1.118~1.227;P<0.01)。结论 Hhcy与IS再发、死亡密切相关。
2009年05期 v.16 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71 ] - 赵彬;付霞;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骨髓基质细胞(MSC)与bcl-2基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MSC组及MSC+bcl-2组3组,每组10只。MSC+bcl-2组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3 h后经颈动脉注入pLXSN-bcl-2质粒,MSC组及MSC+bcl-2组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经尾静脉植入MSC。各组于再灌注后7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通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再灌注7 d后,MSC组和MSC+bcl-2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MSC+bcl-2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MSC组(P<0.05);MSC组和MSC+bcl-2组大鼠细胞色素C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MSC+bcl-2组大鼠细胞色素C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较MSC组明显减少(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缺血侧凋亡细胞明显多于MSC组和MSC+bcl 2组(P<0.05),MSC+bcl-2组大鼠凋亡细胞明显少于MSC组(P<0.05)。结论 MSC和bcl-2基因联合治疗脑缺血大鼠可下调其组织细胞色素C表达及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2009年05期 v.16 329-331+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4 ] - 刘庆;吴珊;
目的研究单次地塞米松(Dex)治疗对脑出血(ICH)后肺、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自体血尾状核注入法制备SD大鼠ICH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CH模型组和Dex治疗组。采用HE染色观察血肿周围组织与肺组织的炎症反应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采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NF-κB p65 mRNA及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mRNA在脑与肺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ICH模型组脑水肿明显,血肿周围炎症反应重,肺组织损伤以间质性肺炎表现为主,肺泡结构破坏;Dex治疗组脑水肿较ICH模型组明显减轻,肺组织炎性反应减少。(2)NF-κB p65 mRNA表达,ICH模型组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0.44±0.08)和肺组织(0.69±0.16)均较假手术组(分别为0.27±0.05和0.26±0.04)增高(P<0.01),Dex治疗组脑(0.1 7±0.14)及肺(0.17±0.03)组织中NF-κB p65 mRNA均明显低于ICH模型组和假手术组(P<0.01);ICH模型组GRα mRNA表达水平,无论在脑组织(0.47±0.07)还是在肺组织(0.49±0.07)均低于假手术组(分别为0.64±0.03和0.65±0.13)(P<0.01),Dex治疗组脑组织(1.01±0.09)和肺组织(0.89±0.08)GRαmRNA表达较ICH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强(P<0.01)。结论 ICH后早期、单次给予Dex治疗可减轻脑组织损害,亦可明显改善继发肺损害,其可能作用机制为Dex提高了GRα mRNA水平并抑制NF-κB p65 mRNA表达。
2009年05期 v.16 33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王大力;张江;彭延波;赵晓晶;常莉莎;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TUNEL阳性细胞变化,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Bax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健康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I/R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后3、6、12、24、48、72 h亚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及Bcl-2/Bax比值变化,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技术检测凋亡阳性细胞数。结果各组非缺血侧相应区域神经元胞质中Bcl 2均有微弱表达。I/R组缺血侧海马CA1区于再灌注3 h开始出现Bcl-2和Bax蛋白微弱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神经元内Bcl-2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24 h后Bcl-2表达达高峰,假手术组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不仅存在变性坏死,还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且细胞凋亡在大鼠I/R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I/R可诱导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基因Bcl 2和Bax蛋白表达,且其表达呈一定规律。
2009年05期 v.16 337-339+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李尧;何晋涛;成冰;王春华;
目的研究40岁以上人群脑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及分布规律和相关危险因素,为我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社区40岁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颈动脉双功能彩超检测颅内外动脉,以NASCET方法判断狭窄程度。结果男、女两性及总体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1),≥75岁组男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和吸烟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和吸烟等有关系,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对脑动脉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意义。
2009年05期 v.16 340-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0 ] - 宋春杰;陈惠玲;王小勇;张克忠;王辉;万琪;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治疗对多种抗癫痫药物疗效不佳的部分发作性癫痫患者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入组患者为多中心来源,主要终点指标为使用利物浦不良体验量表(LAEP)测试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次要指标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表(QOLIE)-31,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发作控制率。结果入组患者114例,105例患者完成了LTG加量期治疗。与基线期比较,LTG加量期结束时患者LAEP评分改善2.6分(P<0.05),QOLIE-31总体评分提高8.49分(P<0.01)。试验结束时有26例患者实现了LTG单药治疗,65例临床发作控制率达到50%以上,与基线期比较,LAEP评分改善5.1分(P<0.01),QOLIE-31总体评分提高12.72分(P<0.01)。结论对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不佳的部分发作性癫痫患者合用LTG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发作和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2009年05期 v.16 34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1 ] - 唐雄林;黄瑞雅;黄建敏;李雪斌;吴晓飞;
目的观察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致痫大鼠海马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表达的动态变化及辛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辛醇干预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空白对照组5只,余各组20只。采用KA注射于大鼠右侧杏仁核方法制备癫痫模型。造模前30 min给予大鼠腹腔注射辛醇进行干预,并观察辛醇干预前后大鼠行为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海马区SYP的表达水平。结果辛醇干预组大鼠出现湿狗样摇动(WDS)的潜伏期明显长于模型组(P<0.01),Patel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区SYP的表达于造模后1周逐渐升高,3周时达高峰,4周后开始下降;辛醇组大鼠海马区SYP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辛醇可抑制KA致痫后大鼠海马区SYP表达的增高,具有明显的抗痫效应,提示辛醇抗痫机制可能与抑制SYP表达有关。
2009年05期 v.16 348-351+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 ] - 闫晓波;冯银玲;包忠蕾;凌云阳;冰峰;
目的探讨雌二醇(E2)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E2干预组和EAE对照组,记录其临床评分,测定外周血CD4~+CD25~+、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以及TNF-α、IL-12表达水平,并观察腰膨大处炎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1)E2干预组发病率仅为30%,低于EAE对照组(100%),且发病高峰延迟;临床评分E2干预组[(1.8±1.3)分]比EAE对照组[(3.4±0.5)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2干预组CD4~+CD25~+/CD4~+T细胞比值(5.6±0.9)、CD4~+CD25~+Foxp3~+/CD4~+CD25~+T细胞比值(9.3±1.0)均高于EAE对照组[分别为(4.4±0.9)与(7.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血管"套袖"样改变EAE对照组较E2干预组明显;(4)E2干预组TNF-α及IL-12表达明显低于EAE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2可能通过改变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表达参与EAE免疫调节过程,推测EAE临床症状缓解可能也与此机制相关。
2009年05期 v.16 352-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6 ] - 谢琰臣;孙亮;李海峰;张华;姜彬;王淑辉;许春伶;王佳伟;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1722位点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166例MG患者和233名健康对照者CTLA-4基因启动子区域-1722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G患者中CTLA-4基因-1722位点CC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P<0.01),C等位基因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患者不同性别、合并胸腺瘤否、临床分型、发病年龄等不同组之间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LA-4基因-1722位点CC基因型与MG明显相关,有必要对CTLA-4基因位点多态性进行进一步研究。
2009年05期 v.16 356-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7 ] - 张蔚;孙圣刚;刘海滨;舒章华;乔娴;孙欣;吴艳;
目的比较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多个脑结构的相位偏移值,探讨其诊断PD的价值。方法30例PD患者及30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均在1.5 T MR系统中进行头部检查。采用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获得相位图,测量双侧尾状核、壳核、黑质致密带(substantianigra pars compacta,SNc)、黑质网状带(substantia nigra pars reticulata,SNr)、红核、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额叶白质(frontal grey matter,FWM)及额叶皮质(frontal white matter,FGM)感兴趣区的相位偏移值。结果PD组SNc、尾状核、红核的相位偏移值均数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SNr、壳核、CSF、FWM、FGM的相位偏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定PD患者脑感兴趣区相位偏移值可估测其脑内铁沉积。
2009年05期 v.16 359-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1 ] - 谢琰臣;张华;赵媛;王淑辉;王佳伟;许春伶;毕鸿雁;姜彬;许贤豪;
目的总结中国北方地区60岁以后发病的老年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47例老年MG患者的性别构成、首发症状、病情严重程度、胸腺改变、伴发疾病、治疗情况、发生危象比例等,并与中青年MG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MG患者占所有住院MG患者的23.04%,男女比例为0.96:1.00;老年MG患者以上睑下垂为主要首发症状,病情最重时约68.09%的患者进展为全身型MG,这一比例低于中青年组(P<0.05);该组老年MG患者合并胸腺瘤的比例为22.5%,低于中青年组(P<0.05);59.57%的患者合并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内科疾病,高于中青年组(P<0.05);除应用溴吡斯的明治疗以外,72.34%的患者应用了免疫抑制剂治疗,仅19.15%的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应用激素治疗的比例低于中青年组(P<0.05);1 2.76%的老年MG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MG患者并不少见,男女比例相近,以上睑下垂为最常见首发症状,病情最重时大多数患者会发展为全身型MG,故仍需要给予免疫调节治疗;老年MG患者合并胸腺瘤比例低于中青年患者,但合并其他内科疾病比例高于中青年患者,其治疗以免疫抑制剂为主,而激素应用和胸腺切除术受到限制。
2009年05期 v.16 363-365+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2 ] - 赵圣杰;赵永波;郭春妮;王铭琴;
目的探讨画钟测验(CDT)的错误类型鉴别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88例,健康老年对照者100名。由神经心理评估医师独立盲法检测CDT,采用Mendez等、Rouleau等和Freund等3种方法进行评分和划分CDT的错误类型,并进行简易精神状态(MMSE)及其他量表检测。计算CDT的错误类型鉴别MCI患者和健康对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Rouleau等评分方法无法对MCI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进行有效鉴别。Ⅰ、Ⅲ、Ⅴ、Ⅶ类错误可用于MCI在健康人群中的筛查,其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5%和77%。结论 CDT的错误类型可用于初步快速鉴别MCI患者和健康老年人。
2009年05期 v.16 36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7 ] - 邢红霞;王兴平;殷闯;韩金红;王玉梅;丰慧根;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制作PD大鼠模型。将228只造模成功的P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大鼠分别按体质量10、20、30 mg/(kg·d)腹腔注射L-dopa,连续28 d,然后分别于腹腔注射L-dopa后1、3、5、7、14、28 d测定其行为学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叶酸水平。同时测定大鼠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力。结果 (1)随L-dopa剂量增大、应用时间延长可明显降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P<0.01),降低大鼠海马区AChE活力(P<0.01),升高血浆Hcy水平,降低叶酸水平(P<0.01)。结论大量使用L-dopa可造成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引起海马区AChE活力下降,其机制可能与升高Hcy有关。
2009年05期 v.16 370-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7 ] - 赵玉武;陈静炯;蒋青青;薛波;余爱勇;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作用。方法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丁基苯酞治疗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丁基苯酞治疗组口服丁基苯酞200 mg、甲钴胺0.5 mg、呋喃硫胺片25 mg及维生素B6片20 mg,均3次/d,疗程3周;对照组单纯使用维生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以及两组间治疗后有效率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明显高于对照组(59.5%,P<0.05)。对照组除正中神经(MCV)外,两组治疗后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基苯酞合并B族维生素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009年05期 v.16 374-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