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刊名: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logy
主办:北京医院;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 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6-2963
CN: 11-3552/R
邮发代号: 82-718

电话:010-65242081、010-64012981-8110

Email:zgshenmian@163.com;zgsm@263.net

网址:zsmb.cbpt.cnki.net

访问量:269567

论著

  •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

    彭斌;孙佳;倪俊;徐蔚海;周立新;姚明;崔丽英;

    目的分析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作者医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22例的临床资料,于入院后24 h内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对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将患者分为轻症组(mRS≤3分)和重症组(mRS>3分),以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为低蛋白水平标准,比较两组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及低白蛋白患者比例,并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共1697例,平均mRS为1.67分,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共825例,平均mRS为4.53分;轻症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中位数为41 g/L,四分位间距为5 g/L,重症组分别为38 g/L和6 g/L,低白蛋白患者比例分别为9.2%和21.7%,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124,P<0.01)。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脑卒中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是卒中严重程度预测指标之一。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临床营养状态可能改进患者预后。

    2010年05期 v.17 31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测定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畅慧君;张其相;赵建民;卢红;畅晓燕;陈成军;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动态观察52例ACI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变化,并与52名健康对照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探讨S100B蛋白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为(0.025±0.009)ng/mL。ACI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于发病后第3天[(0.217±0.142)ng/mL]已升高,于发病后第7天[(0.250±0.143)ng/mL]达高峰,发病后第15天为[0.198±0.109)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I组发病后第7天S100B蛋白水平高于发病后第3天和第15天(分别P<0.05、P<0.01),而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第3、7、15天S100B蛋白水平与同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成正相关[分别r=0.736,P<0.01;r=0.327,P<0.05;r=0.654,P<0.01]。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反应缺血性脑损伤程度的一个指标。

    2010年05期 v.17 314-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缺氧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

    金海龙;徐雪;李永旺;王保国;袁芳;孙异临;

    目的观察缺氧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1)窒息心脏停搏组(ACA组,n=20),大鼠遭受窒息性心脏停搏1min后复苏;(2)脑缺氧预处理+窒息心脏停搏组(HP+ACA组,n=20),在窒息性心脏停搏前24 h给予大鼠1min的脑缺氧预处理4次,每次间隔5 min;(3)脑缺氧预处理组(HP组,n=20),只给予4次脑缺氧预处理。观察各组大鼠死亡率和复苏后神经功能评分(NDS),72 h后取海马CA1区组织置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与ACA组相比,HP+ACA组死亡率显著降低(5% vs.30%,P<0.01),NDS明显改善(P<0.05),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结论脑缺氧预处理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缺血性形态学改变。

    2010年05期 v.17 317-319+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清胰岛素抗体水平的临床观察

    秦晓凌;蔚志刚;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和血清胰岛素抗体(IAb)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6例急性脑梗死(ACI)、32例急性脑出血(ACH)、30例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简称恢复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的空腹血胰岛素和IAb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ACI组及ACH组血胰岛素和IAb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P<0.05),而ISI值显著低于恢复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ACH组ISI高于ACI组(P<0.05).而两组间血胰岛素和IA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R及IAb可能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IR参与脂质代谢紊乱过程,可能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2010年05期 v.17 320-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RRMS患者临床复发和神经功能残疾进展的影响

    董会卿;刘峥;张普;宋海庆;张津;贾建平;陈彪;

    目的探讨长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患者临床复发和神经功能残疾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Ⅱ期临床试验,将120例神经功能残疾评分≤5.5分的RRMS患者随机分为长期治疗组、中期治疗组、短期治疗组及对照组4组,每组各30例,连续随访2~5年,中位随访时间3年,观察总复发次数、年均复发次数、年均EDSS分及年均EDSS进展分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112例完成了临床试验。随访2~5年后,长期治疗组、中期治疗组和短期治疗组中有关总复发次数(中位数均为1.0次)、年均复发次数[分别为(1.2±0.6)、(1.2±0.8)、(1.5±0.5)次/年]、年均EDSS评分[分别为(2.4±0.46)、(2.5±0.54)、(2.3±0.32)分]、年均EDSS进展分[分别为(0.62±0.03)、(0.53±0.04)、(0.46±0.06)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0次、(1.3±0.7)次/年、(2.5±0.48)分、(0.52±0.07)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治疗组、中期治疗组高血压(分别为13例、9例)及糖尿病(分别为14例、11例)发生率与对照组(高血压4例、糖尿病3例)比较均明显增高(均P<0.01),短期治疗组高血压(7例)及糖尿病(8例)发生率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RRMS患者的复发和神经功能残疾进展无明显治疗作用,且存在较多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2010年05期 v.17 323-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多发性硬化患者病情演变与血浆和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相关性

    刘喷飓;张星虎;刘伟;郑华光;刘云;周衡;

    目的观察急性期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浆和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探讨其对疾病活动性的判定价值。方法收集急性期MS患者、缓解期MS患者、健康对照各30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NIND)1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浆和脑脊液MMP-9水平,并进行EDSS评分。结果 (1)与急性发作期初期相比,急性期MS患者第1、2周血浆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19;P=0.014),第4周其脑脊液水平明显降低(P=0.014)。(2)急性期MS组血浆MMP-9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3)与NIND组比较,急性期MS组脑脊液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1)。(4)在MS急性期血浆与脑脊液MMP-9水平呈正相关(r=0.571,P=0.016),两者与患者同期EDSS评分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1)MS患者血浆MMP-9水平可成为监测疾病活动的指标。(2)脑脊液MMP-9水平对鉴别MS患者与NIND有一定帮助。(3)在一定程度上急性期MS组血浆MMP-9水平可以代表脑脊液中的水平。

    2010年05期 v.17 327-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亚急性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节病临床与病理

    张在强;翦凡;潘华;牛松涛;

    目的探讨亚急性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节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7例亚急性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 7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四肢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手袜套样浅感觉减退或痛觉过敏、假性手足徐动征、神经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Adie瞳孔、无汗、体位性低血压、假性肠梗阻。颈部MRI检查显示脊髓后索长T2信号。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显示外周传导异常,脊髓至皮质传导障碍。神经传导检查显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或消失。神经活检结果显示有髓和无髓神经均严重丢失,轴索变性。结论亚急性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节病为累及后根神经节、交感神经节的免疫介导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预后不良。

    2010年05期 v.17 331-33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8例肢带型线粒体肌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线粒体基因突变分析

    赵丹华;栾兴华;陈彬;洪道俊;张秋荣;张巍;吴士文;袁云;王朝霞;

    目的分析肢带型线粒体肌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线粒体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8例肢带型线粒体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肌肉病理改变,并进行线粒体DNA(mtDNA)突变分析。结果 8例患者发病年龄为5~30岁,病程2~36年,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和运动耐力下降,仅1例有双下肢肌痛。血肌酸激酶水平呈轻中度升高。电生理检查结果最示骨骼肌呈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损害。骨骼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存在破碎红纤维(RRF),细胞色素C氧化酶染色可见深染的RRF,也可见阴性的RRF。4例患者存在tRNAleu~(UUR)A3243G突变,1例为tRNAlys A8344G突变,1例同时存在tRNAleu~(UUR)A3276G和ATP酶6编码基因G9196A(D224N)突变,1例为细胞色素b编码基因G15221A(D159N)突变,1例则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Ⅲ的编码基因A9567G(I121V)突变。结论肢带型线粒体肌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肌无力和运动耐力下降。骨骼肌病理改变存在一定的异质性。mtDNA的tRNA基因可能是家族性肢带型线粒体肌病的热点突变区。

    2010年05期 v.17 334-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肝部分切除术对老年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葛叶盈;万燕杰;徐静;孟凡珍;鲍育华;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对老年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48只C57BL/6老年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和肝部分切除术组(以下简称手术组,n=24),两组根据手术后测试时间的不同分为术后12 h、1 d、3 d、7 d 4个亚组,各亚组6只。用Morris水迷宫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tau蛋白磷酸化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和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术后3 d和7 d水迷宫测试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原平台次数减少(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手术组磷酸化tau蛋白阳性细胞数高于同时点的假手术组(P<0.01)。结论老年小鼠肝部分切除术后可出现短期认知功能障碍,与海马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有密切关系。

    2010年05期 v.17 338-34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重症肌无力患者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AChRAb、Titin-Ab的相关研究

    方琪;冉娟娟;蔡秀英;薛群;古彦铮;王达鹏;董万利;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CD4~+CD25~+Treg)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及连接素抗体(Titin-Ab)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MG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2例MG患者以及2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AChRAb和Titin-Ab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比例及其表达Foxp3的比例。结果 MG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2.9±0.52)%]与健康对照组[(3.12±0.5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CD25~+Treg细胞Foxp3表达比例为(37.24±9.57)%,低于健康对照组[(58.60±4.91)%](P<0.01)。MG组CD4~+CD25~+Treg表达Foxp3比例与AChRAb、Titin-Ab水平[分别为(0.232±0.060)和(0.170±0.035)pg/mL]均呈负相关(r=-0.449,P<0.05;r=-0.691,P<0.01)。结论 Foxp3~+CD4~+CD25~+Treg细胞数目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是MG发病的重要环节。

    2010年05期 v.17 342-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晚期婴儿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素沉积病患者临床特点和基因改变

    毕鸿雁;姚生;栾兴华;张巍;赵亚明;袁云;

    目的总结临床病理诊断为晚期婴儿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素沉积病(LINC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改变。方法总结分析9例LINCL患者(其中3例为文献报道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中4例患者进行CLN2基因检测。结果癫痫是我国LINCL患者最主要的首发临床症状,其发作表现形式多样。CLN2基因检查结果显示,在两例患者分别发现位于第3内含子的IVS3-1G→A剪接突变和第6外显子的G217V杂合突变以及第13外显子的S538Y纯合突变,上述突变均为文献尚未报道过的新突变,在50名健康人中未发现这些基因突变。另两例患者CLN2基因检查正常。结论我国LINCL患者癫痫发作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肌阵挛癫痫不常见。我国CLN2基因的突变类型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可能不同,也可能存在新的基因。

    2010年05期 v.17 345-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重症肌无力患者糖皮质激素疗效与其受体α和β表达水平的关系

    谢琰臣;许贤豪;张华;孟云霄;殷剑;王得新;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胞质和胞核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和β表达与糖皮质激素(GC)疗效的关系,并探讨GC治疗MG疗效不同的机制。方法 收集24例MG患者和8名健康对照,根据GC疗效将MG患者分为GC敏感组、GC依赖组和GC抵抗组,每组各8例,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MG患者GC治疗前后PBMC胞质和胞核蛋白GRtα和GRβ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GC疗效的关系。结果正常情况下GRα主要表达于PBMC胞质中,GRβ主要表达于PBMC胞核中;GC抵抗组MG患者PBMC胞质中GRα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GC依赖组MG患者PMBC胞核中GRβ表达增高(P<0.01)。GC治疗后,GC依赖组MG患者GRα的核移位率明显低于GC敏感组和GC抵抗组(P<0.01)。结论 GC抵抗型MG与其PBMC胞质中GRα低表达相关,GC依赖型MG与其PBMC胞核GRβ高表达相关,并可能与由此所致的GRα核转位降低有关。

    2010年05期 v.17 349-351+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步态研究

    王作伟;王兴文;彭丹涛;袁庆国;姜宏志;王大明;

    目的分析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步态变化,以帮助其临床诊断。方法选择23例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测量其行走时步态的各种参数并进行对比。同时比较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行腰穿放脑脊液前后的步态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积水患者的步速明显减慢,步幅、步频降低,步宽增加,足偏角增大,步高降低,支撑相延长(P<0.01,P<0.05)。与行腰穿前比较,脑积水患者步速、步幅提高,步宽下降,支撑相及双足支撑相缩短(P<0.01,P<0.05)。结论通过测量步态可帮助诊断正常压力脑积水。

    2010年05期 v.17 35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四种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王巍炜;郝洪军;高枫;

    目的探讨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乙酰胆碱酯酶(ACHE)抗体、Titin抗体、Ryanodine受体(RyR)抗体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9例MG患者、66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66名健康对照者上述血清4种抗体水平。结果 MG患者AChR抗体、AChE抗体、Titin抗体和RyR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3.9%、20.2%、64.0%和5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种抗体联合检测,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和84.0%。AChE抗体多见于AChR抗体阴性且对新斯的明试验反应差的MG患者。Titin抗体在MG合并胸腺瘤(MGT)患者中的阳性率高于未合并胸腺瘤的MG(nMGT)患者(P<0.05),其对MGT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和52.5%。晚发型MG患者血清Titin抗体和RyR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早发型MG(P<0.05)。将MG患者根据Osserman评分进行分型,Titin抗体阳性率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P<0.05)。结论 AChR抗体、AChE抗体、Titin抗体和RyR抗体联合检测对诊断MG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Titin抗体结合胸腺CT可能有助于提高MGT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Titin抗体多见于病情较重的患者。

    2010年05期 v.17 355-357+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颈段急性脊髓炎与颈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王力群;张星虎;周衡;

    目的研究颈段急性脊髓炎(AM)与颈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40岁以下颈段脊髓炎患者颈髓MRI结果,分析脊髓炎病灶相关椎间盘与脊髓炎病灶不相关椎间盘中退变椎间盘的检出情况。结果脊髓炎病灶相关椎间盘中退变椎间盘检出率(71.1%)高于脊髓炎病灶不相关椎间盘中退变椎间盘检出率(24.1%)(P<0.01)。结论颈椎间盘退变可能是诱发颈段AM的危险因素之一。

    2010年05期 v.17 358-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复合麻醉管理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意义

    路娟;陆伯华;

    目的探讨复合麻醉管理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行脑血管造影术中联合进行复合麻醉管理患者的资料,术前按照焦虑量表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血压,麻醉并发症,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术后30 min患者的感受。结果 85.7%的患者存在焦虑情绪;术前与术中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6%的患者均能很好地配合检查。术中发生呼吸抑制者占2.9%(2/70),穿刺点皮下血肿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未发生脑血管痉挛、夹层动脉瘤及死亡病例。结论在术中联合复合麻醉管理对控制患者焦虑、提高患者检查配合程度有一定意义,对能否减少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尚需讲一步研究。

    2010年05期 v.17 36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消息

  •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稿件处理系统正式开通

    <正>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本刊现已正式开通网上稿件处理系统,欢迎大家登录我刊官方网站http://www.cjnnnet.com进行投稿、查询,阅读相关信息等。作者投稿请登录本刊官方网站http://www.cjnnnet.com,点击页面左上方"在线办公"一栏中的"作者投稿",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后,按页面提示进行投稿以及稿件查询操作。第一次投稿者须先进行用户注册,系统会自动将登录密码发送至您的邮箱,建议您登录后尽快修改密码。用户注册时请注意信息填写完整,以免投稿无法成功。

    2010年05期 v.17 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征订启事

  • 欢迎订阅《保健医苑》杂志

    <正> 《保健医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北京医院主办、中央保健委员会协办的医学科普杂志,内容涉及医疗保健、疾病防治、健康养生、心理咨询、用药指导、护理知识等各个方面。其作者队伍中有一批长期从事医疗保健工作、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针对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疾病和养生保健等问题撰文,可为广大读者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意见。《保健医苑》杂志设置了保健亲历、专家论坛、名人访谈等特色节目。读者可以通过保健专家的回

    2010年05期 v.17 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生园地

  • 建立方便快捷的自用型文献库

    李海峰;

    <正> 在知识迅速更新的今天,及时、准确地收集临床和科研文献资料有助于及时掌握信息,创造临床和科研思路。随电脑使用的普及以及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发展,利用电脑储存的文献资料迅速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资料进行有效管理,防止资料丢失,以备需要时进行快速检索。作者曾利用关键词命名文献资料,结果一不留心发生新文献覆盖了相同名称的老文献。为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在保留原来的树状数据库的基础上,采取了直接用原文题目作为文件名的方法,结合WINDOWS系统强大的搜索能力,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现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2010年05期 v.17 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多发性硬化的预后影响因素

    高靓;叶好好;张旭;

    多发性硬化(MS)是中青年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此文对MS患者的遗传背景、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特征、相关检查结果、既往治疗情况中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综述。

    2010年05期 v.17 364-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重症肌无力相关认知损害

    邢怡;陈海波;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受累部位为神经-肌肉接头,临床表现为肌肉无力和易疲劳。目前发现MG患者也可以表现出一些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并且已有研究显示MG患者存在多项认知功能损害。此文对国内外MG认知方面的研究结果及认知功能受损的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

    2010年05期 v.17 367-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重症肌无力的免疫治疗进展

    李丽;薛群;方琪;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分类及治疗方法过于笼统,目前研究认为MG患者依据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应被分成眼肌型MG、伴胸腺瘤的MG、早发型全身型MG、晚发型全身型MG、MUSK抗体阳性MG、抗体阴性MG 6个亚型,应根据不同亚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现就各亚型MG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2010年05期 v.17 36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非HLA区域重症肌无力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进展

    赵媛;谢琰臣;王得新;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基因组中一种最常见的遗传变异,是新一代遗传标记。目前人白细胞抗原(HLA)被认为是与重症肌无力(MG)有关的重要遗传因子,但其仪能部分解释MG的易感性,而非HLA基因位点如肌肉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1亚单位、肌肉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δ亚单位或肌肉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γ亚单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免疫球蛋白Fc段的特异性受体2、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4、促衰变因子、β2肾上腺素受体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MG及其哑型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方向。此文就非HLA区域MG相关基因SNP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10年05期 v.17 37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论著摘要

  • 不典型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和定位诊断分析

    曾国华;彭子娟;包正军;罗霄鹏;

    <正> 典型脑干梗死常表现为眩晕、交叉瘫、交叉性感觉障碍、复视、眼肌麻痹、四肢瘫等;随影像学技术发展,临床发现很多脑干梗死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有中枢性面舌瘫、偏身运动和/或偏身感觉障碍等与对侧大脑半球病灶相似的体征,遵循经典定位理论常造成错误定位诊断。该文结合影像学资料,对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定位诊断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不典型脑干梗死的认识。

    2010年05期 v.17 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炎性反应和凝血因子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刘庆;李永光;

    <正> 炎性反应及凝血因子与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alvascular disease,a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C reactive 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CVD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且结论并不一致。该研究通过测定aCVD患者hs-CRP和Fib水平,初步探讨炎性反应以及凝血因子在aCVD中的作用。

    2010年05期 v.17 37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讲座

  • 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马建芳;陈生弟;

    <正> 早在18世纪,Willis即报道了一个家族,表现为"在休息状态下,下肢由于感觉异常而导致不可抑制的过度活动,有的患者可合并瘙痒症和荨麻疹"。这是迄今为止关于"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的最早记载。自此以后,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不断加深,至20世纪60年代,RLS的定义首次出现在神经病学的教科书中。同时,RLS不再被认为是一种精神性的或心理性的疾病,而被认为是一种存在神经系统器质性改变的疾病。Allen等在2003年把RLS定义为:令人不适的下肢感觉障碍并于活动下肢后症状得到改善的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

    2010年05期 v.17 379-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 亚历山大病一例

    陶毅;刘韬;赵明伦;

    <正> 1 病例报告患儿男,1999-06出生,美籍波多黎各人。因发育迟缓,进行性头围增大伴间歇性抽搐10年余人院。患儿于孕35周剖宫产出生,生产顺利,产后生长发育正常。7个月时无诱因出现四肢抽搐,无意识障碍,约2h后送至当地医院就诊。脑电图检查显示棘波和棘慢波,诊断为癫痫。经吸氧、抗癫痫处理后好转,出院后一直行抗癫痫治疗,2006-2009年未再次发作。1岁时家人发现其运动、言语等发育迟缓,不会笑,对声音图像反应迟钝,头围较同龄儿童增大,同年转入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医院就诊,行头颅CT、

    2010年05期 v.17 38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本刊关于支付稿酬的声明

    <正> 本刊将于文章刊出的1个月内,通过邮局汇款方式向作者支付稿酬,请作者注意查收。如需自取者,请在文章刊出前向编辑部说明。今后凡自动退回编辑部的稿酬,编辑部将不再反复邮寄。请未及时领取稿酬的作者主动联系编辑部,如超过6个月未领取,编辑部将视为自动放弃。编辑部联系电话:(010)58115071;Email:zgsm@263.net

    2010年05期 v.17 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指南速览

  • 欧洲神经病学联盟关于视神经脊髓炎诊治的指南

    Sellner J;Boggild M;Clanet M;李海峰;徐雁;

    <正> 2010年6月的Eur J Neurol杂志发表了由欧洲神经病学联盟(EFNS)多发性硬化(MS)/脱髓鞘疾病专家组(EFNS Scientific Panel on Multiple Sclerosis/DemyelinatingDisorders)起草并由EFNS的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of the EFNS)通过的视神经脊髓炎(NMO)诊治指南。专家组在MEDLINE和Cochrane数据库检索并复习了1965年1月到2009年9月的论著、病例报道和荟萃分析,并从EFNS、美国神经病学会(AAN)、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英国风湿病学会的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指南。证据类别和推荐级别按照EFNS定义。专家组复习文献后发

    2010年05期 v.17 383-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9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医海拾贝

  • 头痛的研究历史面面观

    高旭光;

    <正> 从文明社会的初期,人类就一直受到头痛的困扰。早在公元前7000~3000年,即有证据表明古人采用颅骨钻孔手术进行医疗救治而非祭神。至今在非洲的一些部落里,仍能发现在无麻醉的情况下继续采用这种古老的颅骨钻孔手术,主要用来缓解头痛或清除头颅外伤后的骨折碎片。在古埃及,有些头痛的方剂被记录在草纸上。据说约公元前1200年的埃伯斯纸草文稿(Ebers Papyrus)上记载的方剂就是根据公元前2500年的医学资料而来,其中就有对偏头痛、神经痛和短暂剧烈头痛(shooting head pain)的描述。

    2010年05期 v.17 385-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