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刊名: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logy
主办:北京医院;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 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6-2963
CN: 11-3552/R
邮发代号: 82-718

电话:010-65242081、010-64012981-8110

Email:zgshenmian@163.com;zgsm@263.net

网址:zsmb.cbpt.cnki.net

访问量:269626

专论

  • 从神经内科角度看头晕及眩晕临床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姜树军;马维娅;

    <正>1对头晕概念认识的新进展近年国外的神经病学[1]及内科学[2]专著均将头晕(dizziness)看做一个大概念,包括以下几种亚型:(1)眩晕(vertigo):其概念本身没有变化,只是被放在了头晕项下。(2)平衡失调感(dysequilibrium):指患者平衡感知系统或平衡维持系统功能障碍,导致患者产生的不稳感,不伴有旋转感,以区别于眩晕。相当于以前"头晕"的概念。也有人称之

    2015年01期 v.22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小鼠AChR(m97-116)肽段-CD205融合单链抗体的表达及活性检测

    孙超;袁媛;郑鹏飞;高星;赵元琳;李乐;常婷;李柱一;

    目的构建小鼠AChR(m97-116)肽段-CD205融合单链抗体原核表达载体,表达融合单链抗体(m97-116-scFv205),检测其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的亲和力,为通过iDC诱导AChR特异性免疫耐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离培养小鼠原代骨髓祖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0ng/mL和白细胞介素4(IL-4)10ng/mL刺激培养,经脂多糖(LPS)1ng/mL诱导24h后,高倍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表面相关分子表达,对iDC表型进行鉴定;构建原核表达载体m97-116-scFv205-pET22b(+),0.1 mmol/mL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18℃诱导表达18h,镍(Ni)柱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融合单链抗体m97-116-scFv205表达及纯化;FCM检测其与iDC的亲和力。结果形态学观察提示培养细胞为DC,FCM结果显示培养细胞符合iDC表型;SDS-PAGE和Western blot在上清中检测到m97-116-scFv205可溶性表达;亲和力检测显示m97-116-scFv205与iDC具有较高亲和力。结论成功构建并表达m97-116-scFv205融合单链抗体,该抗体与iDC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为下一步靶向iDC诱导AChR特异性免疫耐受治疗重症肌无力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2015年01期 v.22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糖皮质激素受体α对预测多发性硬化患者激素反应性的价值

    郝溥辰;张星虎;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α(glucocorticoid receptorα,GRα)对预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激素反应性的价值。方法使用ELISA法检测19例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平均GRα浓度;于治疗前、治疗后28d对患者行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测定7例患者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a substance,IC50)并与19名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有效组MS患者平均GRα浓度显著高于治疗无效组〔(131.94±76.28)ng/106细胞vs.(56.98±25.28)ng/106细胞,P<0.05〕。MS患者治疗前平均GRα浓度与IC50间呈负相关(r=-0.826,P<0.05)。结论 GRα对MS患者的激素反应性存在一定预测价值,可能成为预测MS患者激素反应性的新指标。

    2015年01期 v.22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IL-17F及IL-17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四川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

    付红梅;王寅旭;王晓明;罗家明;

    目的探讨中国四川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A多态位点rs2275913及IL-17F基因多态位点rs763780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MS患者126例,以176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来检测rs2275913及rs763780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患者IL-17F基因rs763780位点TT基因型频率(84.92%)高于健康对照组(7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36)。患者T等位基因频率(92.06%)亦高于正常人(8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48)。MS患者IL-17A位点rs2275913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17F基因多态位点rs763780与MS相关,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四川汉族人群MS发生的危险因素。IL-17A位点rs2275913同四川汉族人MS发病无相关。

    2015年01期 v.22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观察

    李尊波;熊葶;刘建军;朱婷鸽;朱可;沈定国;许贤豪;

    目的评价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GCS)冲击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03-11-2011-2期间住院的40例应用短程大剂量GCS冲击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MG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不同治疗时段、性别、起病年龄、临床类型、免疫抑制剂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所有病例在短程大剂量GCS冲击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4周时临床绝对评分显著改善(6.88±6.97 vs.24.50±10.78,P<0.01),治疗12个月时与治疗4周时临床绝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7.22±10.39 vs.6.88±6.97,P>0.05);治疗4周时的相对评分69.00%±27.53%、有效率92.50%,治疗12个月时的相对评分70.00%±39.35%、有效率87.50%。其治疗4周时与治疗12个月时的有效率在不同性别、起病年龄、眼肌型/全身型的比较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时环孢素组的有效率优于硫唑嘌呤组(P<0.05),治疗12个月时此2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短程大剂量GCS冲击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显著改善MG患者临床表现。

    2015年01期 v.22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脑血流低灌注对大鼠突触后致密物结构及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

    欧阳俊摇;王蕾;张秋霞;王雅丽;张建;龙建飞;赵晖;

    目的研究脑血流低灌注对大鼠学习记忆、脑组织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超微结构及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制备SD大鼠脑血流低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血流低灌注模型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情况。采用透射电镜结合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大鼠海马突触数量、PSD长度和厚度。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脑组织PSD-95的表达。结果脑血流低灌注大鼠空间参考记忆及工作记忆能力减退,在第2至4天游泳训练时间段,搜寻隐藏平台路径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撤离平台后,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及路径较假手术组降低,准确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次数减少(P<0.05);当平台移动到第Ⅱ、Ⅳ象限时,搜索移动平台路径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脑血流低灌注大鼠海马突触数量明显减少,PSD长度变短,厚度变薄(P<0.05);海马CA1区、丘脑前内侧核、颞叶皮层PSD-95积分吸光度降低(P<0.05)。结论脑血流低灌注所致学习记忆功能减退与海马突触后致密物结构损伤、PSD-95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2015年01期 v.22 20-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司来吉兰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结肠α-突触核蛋白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毕树立;刘斌;成晓华;高海英;李世英;

    目的观察司来吉兰(selegiline)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结肠功能障碍及结肠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司来吉兰对PD患者结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D模型组和司来吉兰治疗组,后两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方法制备PD模型。模型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每天给予司来吉兰0.5mg/kg灌胃。分别于治疗后4d、8d测定大鼠1h粪便排出量及含水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α-Syn和nNOS的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1h粪便排出量及含水量均减少(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1h粪便排出量及含水量均增加(均P<0.05),且治疗8d亚组高于治疗4d亚组(均P<0.05)。(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结肠α-Syn、nNOS表达均增加(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结肠α-Syn、nNOS表达均降低(均P<0.05)。与治疗4d亚组比较,治疗8d亚组的α-Syn、nNOS表达含量降低(均P<0.05)。结论司来吉兰能够改善PD大鼠结肠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α-Syn、nNOS表达有关。

    2015年01期 v.22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帕罗西汀提高绝经后焦虑/抑郁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和认知功能

    谢双燕;周伯荣;胡佳佳;关海涛;邓燕华;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帕罗西汀对绝经后焦虑/抑郁患者雌激素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绝经后焦虑抑郁患者82例,随机分为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44例,对照组38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性激素〔包括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同时评价情绪和认知相关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和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CV)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E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57.24±14.65)pg/mL比(48.45±10.25)pg/mL,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37.54±7.61)pg/mL〕相比E2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FSH从治疗前的(50.56±16.78)mIU/mL下降到治疗后的(28.90±11.34)mIU/mL(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47.71±10.05)mIU/mL〕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LH从治疗前的(24.18±6.25)mIU/mL下降到治疗后的(18.43±4.55)mIU/mL(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25.83±10.19)mIU/mL〕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HAM-A和HAM-D量表评分明显下降,而MoCA-CV量表评分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E2水平分别与治疗前后HAM-A和HAM-D评分呈负相关(HAM-A:r治疗前=-0.27,r治疗后=-0.24;HAM-D:r治疗前=-0.65,r治疗后=-0.37),与治疗前MoCA-CV呈正相关(r=0.52,r=0.47)。结论帕罗西汀可提高和改善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提示雌激素可能是帕罗西汀改善情绪及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2015年01期 v.22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偏头痛模型大鼠相关活性物质表达

    董晓梦;荆龙;陈金波;

    目的研究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the phosphorylated form of th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及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偏头痛模型大鼠硬脑膜、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脊束尾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为探讨偏头痛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硝酸甘油组和电刺激组;硝酸甘油组和生理盐水组根据注射后时间再分别分为30 min、1h和3h组;电刺激组再分为电刺激三叉神经节(ESTG)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尼美舒利干预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硬脑膜、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脊束尾核p-ERK、CGRP、COX-2的表达。结果 (1)硝酸甘油组大鼠硬脑膜、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脊束尾核的pERK、CGRP、COX-2表达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均P<0.01),ESTG大鼠不同部位组织的p-ERK、CGRP、COX-2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空白组(均P<0.01);(2)p-ERK表达在注射硝酸甘油后的30min组均高于1h组和3h组,后随时间增加其表达逐渐降低(均P<0.01);(3)尼美舒利干预组大鼠不同组织中p-ERK、CGRP、COX-2的表达均低于ESTG模型组(P<0.05)。结论 (1)p-ERK、CGRP、COX-2表达上调与偏头痛的炎性反应和疼痛敏化有关,其中p-ERK可能参与偏头痛早期过程;(2)偏头痛过程中,p-ERK、CGRP和COX-2蛋白之间有密切联系。

    2015年01期 v.22 34-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低氧预处理激活神经元细胞JAK/STAT并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

    韦可聪;朱云中;梁韡斌;张高炼;

    目的研究低氧预处理对神经元细胞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小鼠神经元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细胞类缺血组和细胞低氧预处理组,细胞类缺血组细胞经95%NO2+5%CO2混合气体处理30min,细胞低氧预处理组细胞于89%N2、l%O2和10%CO2环境中处理8次,每次20min,2d后进行类缺血处理。定量分析各组细胞中VEGFR-2、JAK及STAT蛋白磷酸化(p-STAT)的表达变化。细胞转染JAK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之后进行低氧预处理和类缺血处理,检测p-STAT和VEGFR-2的表达。另取45只BALB/c小鼠分为动物对照组(n=8)、动物对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n=7)、动物脑缺血组(n=8)、动物脑缺血+VEGF组(n=7)、动物低氧预处理组(n=8)和动物低氧预处理+VEGF组(n=7),分析各组海马神经元细胞pSTAT和VEGFR-2的表达,并检测细胞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 3)的活化情况。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较,细胞类缺血组细胞中VEGFR-2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细胞类缺血组相比,细胞低氧预处理组细胞VEGFR-2mRNA表达上调(P<0.05),并促进JAK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以及STAT蛋白的活化(P<0.05)。与非特异性转染组相比,JAK沉默组细胞p-STAT和VEGFR-2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在小鼠体内,脑缺血降低p-STAT和VEGFR-2的表达(P<0.05),而低氧预处理则可有效逆转缺氧对p-STAT和VEGFR-2的抑制(P<0.05)。与动物脑缺血+VEGF组相比,动物低氧预处理+VEGF干预可显著抑制caspase3的活化(P<0.05)。结论低氧预处理可以激活神经元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并诱导VEGFR-2的表达,并增强VEGF的神经保护作用。

    2015年01期 v.22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白质变性的危险因素研究

    牛宝丰;周卫东;刘长春;曾庆玉;尹晓明;张文静;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TIA)患者脑白质变性(leukoaraiosis,L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选取313例住院行头颅MRI检查的VB-TIA患者,以所收集的患者性别、年龄、心电图RV5+SV2电压值(mV)、是否有颈动脉斑块、C-反应蛋白(CRP)、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叶酸(FA)、维生素B12水平(VB12)等临床资料为自变量,以是否并发LA为因变量,先对各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并发LA的VB-TIA患者与未并发LA的VB-TIA患者间年龄、心电图RV5+SV2电压值、CRP、HDL、Hcy、FA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将上述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校正,结果显示年龄增长(P=0.000,OR=1.116,95%CI:1.081~1.153)、颈动脉斑块(P=0.000,OR=4.881,95%CI:2.510~9.493)和低HDL水平(P=0.017,OR=3.676,95%CI:1.267~10.638)为VB-TIA患者并发L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增长、颈动脉斑块及低HDL水平可能为VB-TIA患者L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年01期 v.22 46-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脑卒中后感染的影响

    陈丽娜;沈定国;贾颐;刘建军;樊同;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干预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10-2014-01期间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普萘洛尔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发病2周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血浆总儿茶酚胺、促炎细胞因子及抑炎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普萘洛尔干预组发生感染8例(26.7%),对照组发生感染14例(46.7%),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感染发生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萘洛尔干预组患者血浆总儿茶酚胺水平在入院后第2~14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6水平在第3天、第5天、第7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7在第3~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二者均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呈负相关(P<0.05);IL-10水平在入院后第2~14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IL-10水平均与儿茶酚胺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可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儿茶酚胺及抑炎细胞因子水平,增加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改善脑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降低卒中后感染的发生率,为临床急性脑卒中后感染的防治和改善卒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2015年01期 v.22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张国平;王莉莉;王海燕;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大小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01-2013-12在作者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CT/MRI扫描显示的病灶大小,按照Adama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41例)、小面积梗死组(58例)、大面积梗死组(21例)。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h和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和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小面积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ACI病灶大小与血清hsCRP、血浆FIB水平呈正相关(r2分别为0.9354、0.9902)。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显著增高;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与ACI患者病灶大小呈正相关;血清hsCRP和FIB可作为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辅助观测指标。

    2015年01期 v.22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1 ]
  • 血浆五聚素3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

    张波;戚利坤;

    目的探讨血浆五聚素3(PTX-3)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03-2014-03作者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记录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PTX-3、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入院时血糖(GLu)、纤维蛋白素原(FIB)、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TC/HDL-C)以及随访28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预后评分情况,比较NIHSS≥5分及NIHSS<5分、不同血浆PTX-3水平以及不同预后分组之间上述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1)NIHSS≥5分组患者入院时PTX-3、hs-CRP、WBC、GLu、FIB显著高于NIHSS<5分组(P<0.05),而两组TC/HDL-C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TX-3≥5.56μg/L组患者入院时hs-CRP、WBC、GLu、FIB显著高于PTX-3<5.56μg/L组(P<0.05),入院时NIHSS≥5分、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患者所占比例亦显著高于PTX-3<5.56μg/L组(P<0.05),而两组TC/HDL-C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PTX-3、hs-CRP、WBC、GLu、FIB等亦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而两组TC/HDL-C间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2)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PTX-3水平与hs-CRP(r=0.486,P<0.05)、入院时NIHSS评分(r=0.367,P<0.05)、WBC计数(r=0.459,P<0.05)、GLu(r=0.386,P<0.05)呈正相关,而与年龄、FIB、TC/HDL-C、收缩压及舒张压无相关性(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PTX-3水平与老年脑梗死近期预后密切相关(OR=1.295,P<0.05)。结论血浆PTX-3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水平PTX-3可作为老年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之一。

    2015年01期 v.22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牛肉水煮液对脑缺血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马茜;朱洁;王辛;王爱红;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牛肉水煮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低剂量〔200mg/(kg·d)〕、中剂量〔400mg/(kg·d)〕和高剂量〔600mg/(kg·d)〕牛肉水煮液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造模后2h用Longa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后7d,再次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造模2h和7d后,各剂量牛肉水煮液组Longa评分和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和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牛肉水煮液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分数明显减小(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给予高剂量牛肉水煮液组可明显降低其水平(P<0.01,P<0.05)。结论高剂量牛肉水煮液可显著改善脑缺血大鼠的脑梗死体积,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这可能是牛肉水煮液对脑缺血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2015年01期 v.22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会议纪要

  •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会议纪要

    邢岩;李延峰;

    <正>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2014年度学术会议于11月7日至8日在湖南长沙举办,并获得圆满成功。会议由中国神经变性病专委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共计70位专委会委员,60位注册会员参加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内容涉及痴呆、帕金森病及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变性病领域。在本次大会上,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詹启敏教授应邀作了题为《转化医学需求和实践》的专题报告。从转化医

    2015年01期 v.22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张艳;李倩倩;霍薇;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获得性认知障碍,它是痴呆的重要类型,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VD相关的实验动物模型在研究中广泛应用,包括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永久性全脑缺血模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和脑小血管病模型。本文将这些模型的制备方法、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和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等进行综述,期望对临床和实验研究有所帮助。

    2015年01期 v.22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药物对重症肌无力的影响

    陈頔;彭丹涛;钱璐璐;胡欣;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一些药物具有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或者可使机体乙酰胆碱浓度减低,当用于MG患者时,可能会引起MG症状的加重。本文就对可能引起MG症状加重的药物做一综述。

    2015年01期 v.22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 以感觉运动神经病为表现的副肿瘤综合征2例

    孙妍;高丽华;张飞飞;

    <正>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临床表现多样,在全身癌肿尚未被发现之前,很容易误诊和漏诊。现报道2例以感觉运动神经病为主要表现的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男,62岁。主因四肢麻木无力20d于2012-10-23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d无明确诱因出现四肢无力,上肢尚可持物,下肢逐渐出现行走及蹲起费力,伴四肢末端麻木感,无饮水呛咳,无发热,无胸闷、气短,

    2015年01期 v.22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