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振光;于成勇;于占彩;马端兰;张金彪;王鹏飞;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探讨EGF与PD相关性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158例未经药物治疗的早期PD患者纳入研究,以国际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协会改良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MDS-UPDRS)评估患者运动障碍,以Hoehn&Yahr分级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以1~2级定义为PD早期),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中文版进行全面认知功能状况评定,根据认知功能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PD-MCI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PD-NCI组),分别于入组及24个月随访结束时进行上述评估。应用双抗体夹心法(ABC-ELISA)测定血清EGF水平,PD-NCI组根据血清EGF水平进行四分位分组,第一四分位包括EGF水平最低的四分之一患者,于随访24个月后比较4个四分位组MCI转化率。结果 158例PD患者中71例(44.9%)存在PD-MCI,87例(55.1%)为PD-NCI。PD-MCI组MoCA评分(20.03±3.22)显著低于PD-NCI组(28.11±1.78;t=-5.51,P=0.003)。PD-MCI组血清EGF水平〔(269.8±77.7)pg/mL〕低于PD-NCI组〔(489.5±65.6)pg/mL〕(t=-5.29,P=0.004);87例PD-NCI中,EGF水平第四四分位患者(9.5%;χ2=5.69,P<0.05)及第二、三四分位患者(均为13.6%,χ2=4.76,P<0.05)MCI转化率均低于EGF水平最低的四分位患者(59.1%)。结论血清EGF水平降低可能增加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EGF有可能成为预测PD-MCI的一种新的血液学生物标记物。
2015年04期 v.22 229-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安娜;孙琳;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在β淀粉蛋白(amyloidβ,Aβ)诱导的神经毒性病变中的变化。方法 S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经过不同浓度(10、15、20μmol/L)Aβ25-35毒性片段处理后,通过定量PCR技术检测BMP4mRNA表达水平。SD大鼠双侧基底前脑注射Aβ1-40建立大鼠痴呆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检测基底前脑及海马区BMP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β25-35处理组海马神经元内BMP4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β1-40注射组大鼠基底前脑区BMP4蛋白表达减少,海马区其表达升高(P<0.05)。结论 Aβ直接下调神经元内BMP4转录及表达,不同脑区内BMP4蛋白可能存在负反馈调节作用。
2015年04期 v.22 233-236+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健;王玉洁;辛岳;姜新;
目的构建pEGFP-N1-APOEε2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应用基因定点突变手段,根据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cDNA克隆基因序列和表达载体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质粒上的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对质粒APOE基因cDNA克隆(pMD18-T-APOE3)进行基因定点突变,得到含有APOE2基因的目的片段,将此目的片段插入载体启动子下游,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基因融合。重组质粒经菌液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插入pEGFP-N1质粒。结果对所得pEGFP-N1-APOEε2质粒插入部分测序结果显示,pEGFP-N1-APOEε2质粒的方向及序列正确,阅读框正确无误,表明APOEε2基因定点突变正确,重组pEGFP-N1-APOEε2质粒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N1-APOEε2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2015年04期 v.22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家明;王莉;柯莎;周晶;余巨明;秦新月;
目的探讨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s,CIS)转归为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和视神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CIS患者106例,据CIS转归结果分为MS组、NMO组和未转归组,以同年龄段健康体检人群100名作为健康对照,分析比较各组之间血清尿酸(uric acid,UA)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以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IS类型、年龄、性别、病灶数量、影像学特点、扩展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HCY水平、UA水平、治疗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与CIS转归为MS或NMO的关系。结果总体转归为MS共18例(16.98%),转归为NMO共38例(35.85%)。MS组〔(316.26±186.76)μmol/L〕与NMO组〔(323.95±218.64)μmol/L〕UA水平低于未转归组〔(495.22±259.57)μmol/L〕和健康对照组〔(581.34±283.88)μmol/L〕(P<0.05),MS组与NMO组比较,以及未转归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HCY水平〔(21.30±12.92)μmol/L〕高于NMO组〔(9.65±4.31)μmol/L〕、未转归组〔(11.40±5.87)μmol/L〕及健康对照组〔(10.86±4.91)μmol/L〕(均P<0.05),NMO组、未转归组及健康对照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女性(OR=8.945,P=0.043)、多病灶(OR=6.681,P=0.000)、EDSS评分高于平均值(OR=8.451,P=0.000)与和HCY水平高于平均值(OR=7.839,P=0.000)是CIS易于转归为MS的影响因素,而多病灶(OR=6.947,P=0.000)、UA水平低于平均值(OR=1.368,P=0.024)、初次发作EDSS评分高于平均值(OR=9.002,P=0.000)是CIS易于为NMO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患者、多病灶特点、高HCY水平、EDSS评分高对CIS转归为MS有预测价值;多病灶特点、低血UA水平、EDSS评分高对CIS转归为NMO有预测价值。
2015年04期 v.22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立敏;杨丽;付莹;张璘洁;张大启;李欣;齐媛;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嗅觉功能。方法应用"T﹠T嗅觉仪"检测30例MS患者及30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的嗅觉识别阈值(identification threshold,IT)和嗅觉感知阈值(detection threshold,DT),并采集患者的病史,进行临床和神经心理评估,包括扩展的功能障碍状况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和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eck depression rating scale,BDI),根据IT、DT结果是否正常及病程分组,分析各组IT、DT情况及其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MS患者IT、DT与BDI评分的相关性,探讨嗅觉与抑郁的关系。结果 MS患者的IT〔0.7(-2,4)vs.-0.1(-1.1,0.7),u=247.500,P=0.003〕,及DT〔-2(-2,-0.4)vs.-2(-2,-1.9),u=333.000,P=0.016〕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病程≥2年者多出现识别功能受损,MS患者中识别障碍组的EDSS评分高于识别正常组(P=0.017)。MS组IT及DT与BDI评分无相关性(分别r=0.200,P=0.289;r=-0.0209,P=0.913),MS组嗅觉障碍亚组IT及DT与BDI评分亦无相关性(r=0.0899,P=0.750;r=-0.131,P=0.642)。结论 MS患者存在嗅觉功能障碍,且嗅觉功能与抑郁可能不相关。
2015年04期 v.22 246-249+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健健;陈丽霞;张荟雪;李杰;王丽华;
目的探讨CTLA-4+49A/G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MS)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收集有关CTLA-4+49A/G多态性与MS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09期间。采用RevMan 4.2统计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5个以高加索和亚洲人群为研究对象的MS病例对照研究,包括高加索MS患者4663例和高加索健康对照4249例,亚洲MS患者563例和亚洲健康对照667例。各研究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数结果未见明显发表偏倚。25个研究合并后,G/A、GG+GA/AA、GG/GA+AA合并的OR值分别为1.00(95%CI为0.96~1.06,P=0.91)、1.01(95%CI为0.93~1.10,P=0.73)、0.99(95%CI为0.88~1.10,P=0.81)。高加索人群的研究合并后,G/A、GG+GA/AA、GG/GA+AA合并的OR值分别为1.00(95%CI为0.94~1.06,P=0.99)、0.99(95%CI为0.91~1.08,P=0.85)、1.01(95%CI为0.90~1.14,P=0.83)。亚洲人群的研究合并后,G/A、GG+GA/AA、GG/GA+AA合并的OR值分别为1.03(95%CI为0.87~1.22,P=0.73)、1.22(95%CI为0.95~1.57,P=0.12)、0.83(95%CI为0.61~1.12,P=0.22)。结论 CTLA-4+49A/G多态性与MS无相关性。
2015年04期 v.22 250-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侯志涛;韩玉生;熊圣彪;刘翼天;韩晓霞;孙红芳;李东东;尹祖贤;
目的通过D半乳糖(D-gal)诱导结合双血管结扎的方法建立一种能较好地模拟人类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以3月龄青年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D-gal连续皮下注射6周结合双血管结扎的方法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以Garcia量表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评价机体氧自由基代谢情况;TTC染色评价大鼠脑梗死体积;HE染色评价缺血区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结果模型组(10.375±1.188)和半乳糖模型组Garcia评分(7.167±4.714)均低于空白组(20±0;均P<0.01),半乳糖模型组Garcia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半乳糖模型组大鼠SOD〔(393.60±19.02)U/mL vs.(469.37±22.63)U/mL〕和GSHPx(1116.38±76.88 vs.1413.22±102.74)活性降低(均P<0.05),MDA〔(17.58±0.84)mmol/mL vs.(10.89±1.08)mmol/mL〕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半乳糖模型组梗死体积分数(35.75±2.38 vs.24.23±1.92)明显增大(P<0.01)。模型组大鼠缺血区表现为神经元细胞肿胀变性溶解,白质疏松等异常病理变化,半乳糖模型组较模型组更为严重。结论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人类脑缺血。
2015年04期 v.22 255-258+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珂;蒲传强;刘洁晓;毛燕玲;鲁向辉;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poradic inclusion body myositis,sIBM)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总结分析10例60岁以上的sIBM患者临床资料及肌肉病理表现。结果 10例老年sIBM患者均有四肢无力症状,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无力(7例);肌酸激酶(CK)正常(5例)或轻度增高(5例,最高423u/L);肌电图提示10例均存在肌源性损害,其中2例合并神经源性损害,1例伴有强直性电位;肌肉病理主要表现为肌纤维萎缩呈小角形(8例)和小圆形(7例),肌膜下或肌浆内可见裂缝状镶边空泡(7例),单核细胞浸润非坏死肌纤维吞噬现象(2例)以及单核细胞浸润坏死肌纤维吞噬现象(3例)。结论老年sIBM患者以股四头肌无力起病为多,确诊需依靠肌肉病理检查。
2015年04期 v.22 259-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江山;赵飞;俞晓燕;赵玉武;
目的探讨低糖体外培养对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表达量及分布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进行0mmol/L(无糖)和1mmol/L葡萄糖低糖培养,以5.5mmol/L葡萄糖作为正常糖浓度对照进行如下实验:(1)采用活细胞成像技术检测无糖培养后的星形胶质细胞的体积变化;(2)以Western blot检测无糖培养0h、3h、6h、12h和24h,以及0mmol/L、1mmol/L和5.5mmol/L葡萄糖培养24h后星形胶质细胞的AQP4表达量;(3)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0mmol/L、1mmol/L和5.5mmol/L葡萄糖培养6h后AQP4在星形胶质细胞上的分布。结果 (1)与0min时比较,无糖培养15min(1.14±0.03)和30min时(1.15±0.02)星形胶质细胞相对体积均明显增大(P<0.01)。(2)无糖0mmol/L(含血清)培养实验中,与0h(AQP4相对表达量为1)比较,12h(1.55±0.21)、24h时(1.67±0.16)AQP4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1);0mmol/L、1mmol/L和5.5mmol/L葡萄糖(含血清)培养24h后,与5.5mmol/L组(AQP4相对表达量为1)比较,0mmol/L组AQP4相对表达量(3.23±0.23)明显增加(P<0.01)。(3)与0h时(AQP4相对表达量为1)比较,无糖(无血清)培养6h后AQP4蛋白相对表达量(1.32±0.09)明显上调(P<0.05),24h时相对表达量(0.80±0.05)下降(P<0.05);0mmol/L、1mmol/L和5.5mmol/L葡萄糖(无血清)培养24h后,与5.5mmol/L(AQP4相对表达量为1)组比较,0mmol/L组AQP4相对表达量(0.75±0.07)明显降低(P<0.05)。无论含或不含血清,与5.5mmol/L葡萄糖组比较,0mmol/L和1mmol/L组AQP4在星形胶质细胞向膜上集中特异性分布更加明显。结论低糖处理可引起星形胶质细胞水肿,AQP4蛋白表达量发生变化和向细胞膜上集中分布。AQP4在低血糖性脑水肿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04期 v.22 263-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海玉;吴晓牧;刘勇;曾玉娥;
目的通过体外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对酒精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初步探讨BMMSC治疗酒精性痴呆(AAD)的可行性。方法取胎鼠海马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并进行神经元纯度鉴定。酒精组给予100mol/L酒精37℃培养24h,建立酒精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BMMSC+酒精组在其培养液中同时加入BMMSC条件培养液(终浓度为50%)及100mol/L酒精,37℃培养24h;另设相同浓度的BMMSC条件培养液对照组(BMMSC组)及空白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以碘化丙啶(PI)/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凋亡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高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低表达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提示成功培养了纯度较高的原代海马神经元。酒精组细胞存活率(0.80±0.09)低于对照组(1.00±0.11;t=4.128,P<0.01)及BMMSC组(1.04±0.07;t=-6.052,P<0.01);BMMSC+酒精组细胞存活率(0.92±0.11)高于酒精组(t=2.555,P<0.05)。BMMSC组及BMMSC+酒精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酒精组可见较多的细胞核呈致密浓染及核碎裂的凋亡细胞,BMMSC+酒精组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BMMSC可抑制酒精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发生,提示BMMSC移植治疗AAD可能具有一定可行性。
2015年04期 v.22 269-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华;崔应麟;杨敏华;高峰;
目的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抗NMDAR脑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典型的精神症状、口-面-舌不自主运动、持续性癫痫,NMDAR抗体检测均阳性,给予免疫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是改善抗NMDAR受体脑炎预后的关键。
2015年04期 v.22 273-275+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谭潇;邹晨双;时秋宽;孟丽;段春波;于普林;
目的通过对我国神经病学零被引论文的特征分析,为神经病学工作者选题和神经病学期刊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出9种神经病学类核心期刊2005年发表的、截至2015年5月仍未被引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特征包括期刊分布、作者分布、类型分布、基金分布、主题分布及与下载频次的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9种神经病学类核心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2060篇,其中零被引论文276篇,占13.4%,篇均下载频次61.9(17074/276篇),其中《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的零被引论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比例最低,为10.4%(47篇/453篇);零被引论文中,标注2~3位作者的比例最高,为47.8%(132篇/276篇),篇均下载频次也最高,为65.3(8624/132篇);病例报告的比例最高,为37.3%(103篇/276篇),其次依次为临床研究26.8%(74篇/276篇)和基础研究16.3%(45篇/276篇);2005年9种神经病学类核心期刊共发表基金论文531篇,其中零被引基金论文25篇(4.7%),占零被引论文的9.1%(25篇/276篇);零被引论文的主题分布广泛且分散,病种相对集中于脑梗死、脑出血、冠状动脉疾病、脑肿瘤、重症肌无力、阿尔兹海默病、癫痫、多发性硬化、高血压和帕金森病等。结论我国神经病学类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总体引用情况较好,零被引论文比例较低,篇均下载频次较高,应客观评价零被引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引用价值。
2015年04期 v.22 27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