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刚;贺电;杜慧杰;戴庆箐;李媛;朱英武;楚兰;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NMO)和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脊髓MRI特点,以及血清抗水通道蛋白4(AQP4)IgG抗体阳性与阴性NMO患者脊髓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贵州省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数据库中42例NMO和32例有脊髓损害的MS患者的脊髓MRI资料。结果与MS组比较,NMO患者脊髓病灶累及更长的椎体节段(P<0.05),在脊髓MRI矢状位上表现为线样征和纵向延展的脊髓损害(LESCL)(P<0.05)。轴位T2WI上亮斑状损害(BSLs)以及中心性、横贯性脊髓损害更常见(P<0.05);在病灶部位及强化病灶上,NMO和M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血清抗AQP4-IgG抗体阴性NMO患者比较,阳性患者线样征、BSLs、中心性损害更常见(P<0.05),在脊髓病灶部位、受累椎体节段数、LESCL、横贯性损害及强化病灶方面,抗AQP4-IgG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LESCL、线样征、横贯性损害和中心性损害特点外,BSLs可能是另一个有助于鉴别NMO与MS的脊髓病灶MRI特征。BSLs、线样征、中心性损害特点可能与NMO患者抗AQP4-IgG抗体的血清学状态有关。
2015年05期 v.22 305-308+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晓燕;常婷;刘沙沙;杨琨;李柱一;
目的探讨Tfh细胞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产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28例MG患者、9例无胸腺异常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9例未合并MG的胸腺增生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中滤泡辅助T(Tfh)细胞和B细胞的比例,分别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胸腺中Th1、Th2和Tfh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Bcl-6 mRNA水平和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IL-21表达;采用HE和多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胸腺中生发中心以及Tfh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组织结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沉淀技术(RIA)检测MG患者胸腺和血清中AChR-Ab滴度;免疫磁珠提取胸腺中Tfh细胞和B细胞共培养,检测培养上清中IL-21和AChR-Ab滴度水平。结果 MG患者胸腺中Tfh细胞和B细胞比例及Tfh细胞相关转录因子Bcl-6mRNA水平和细胞因子IL-21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MG患者胸腺中抗AChR-Ab滴度较对照组增高(P<0.01);MG患者胸腺中存在异位生发中心,且在生发中心内Tfh细胞和B细胞存在共定位;MG患者胸腺Tfh和B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L-21和AChR-Ab水平较对照组增多(P<0.01),且AChR-Ab产生可以被IL-21中和抗体阻断。结论 Tfh细胞通过在MG患者胸腺中辅助B细胞形成异位生发中心及促进抗AChR-Ab产生参与MG的发生和发展。
2015年05期 v.22 309-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2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尹俊杰;毛志锋;邱伟;伍爱民;陆正齐;胡学强;
目的探讨腹壁反射在鉴别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疾病谱(NMOS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作者医院确诊的MS(30例)和NMOSD(55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脊髓MRI、腹壁反射及巴宾斯基征检查,分析各组患者腹壁反射、巴宾斯基征以及脊髓MRI影像学特点。结果 MS患者腹壁反射正常者15例(50.0%),腹壁反射消失者7例(23.3%),巴宾斯基征阴性者12例(40.0%),NMOSD患者腹壁反射正常者5例(9.1%),腹壁反射消失者44例(80.0%),巴宾斯基征阴性者7例(12.7%),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患者腹壁反射减弱5例(41.7%),NMOSD患者6例(10.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反射正常预测MS的特异度为90.91%(95%CI:79.29~96.60),腹壁反射减弱预测OSMS的特异度为87.67%(95%CI:77.39~93.86),腹壁反射消失预测NMOSD的特异度为76.67%(95%CI:57.30~89.37),巴宾斯基征阴性预测MS的特异度为87.27%(95%CI:74.91~94.31)。脊髓MRI分析结果提示脊髓横断面损伤越严重,越容易出现腹壁反射异常。结论腹壁反射消失提示NMOSD可能性大,腹壁反射正常提示MS可能性大,腹壁反射减弱为OSMS的可能性较NMOSD大。
2015年05期 v.22 315-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朱暄;张世彬;陈庆国;朱敏;郑俊俊;朱元昭;黄经纬;洪道俊;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 like-episodes,MELAS)患者肌细胞内线粒体自噬异常的改变。方法纳入2013-01-2014-06在作者医院就诊的7例MELA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骨骼肌活检和线粒体DNA扩增后限制性内切酶基因检测。对患者的肌肉标本进行LC3、Beclin1、Bcl-2、Bax蛋白的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患者肱二头肌活检显示肌肉中出现数量不等的破碎肌纤维,表现为破碎红肌纤维和破碎蓝纤维,以及肌间小血管管壁深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LC3、Bcl-2、Bax蛋白在破碎肌纤维中呈阳性表达,而Beclin1呈阴性表达。肌肉活检组织免疫印迹检测显示LC3-Ⅰ表达升高,而LC3-Ⅱ表达下降;Beclin1表达无改变;Bcl-2和Bax表达升高;LC3-Ⅱ/LC3-Ⅰ和Bcl-2/Bax比值下降。结论 MELAS病变肌纤维的线粒体存在自噬障碍,造成大量功能和形态异常的线粒体不能被及时清除而堆积在细胞中,进而可导致细胞凋亡。
2015年05期 v.22 320-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6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班瑞;蒲传强;石强;陈婷;牛军伟;毛燕玲;刘洁晓;
目的探讨MELAS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收集35例MELAS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症状、体征、血清肌酶、影像学资料及肌肉酶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资料。结果 80%MELAS患者均在30岁以前发病,病程中位数2年,起病方式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最主要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48.6%),最主要临床表现则是癫痫发作(71.4%)、智能减退(40.0%)、听力下降(34.3%)、肌肉无力(28.6%)等。MELAS患者肌酶轻至中度升高,乳酸丙酮酸试验阳性率93.8%;肌电图主要表现为正常或肌源性受损,影像学检查表现为不同脑叶T2和DWI高信号、T1低信号改变。骨骼肌病理以Gomori染色发现破碎红纤维为特征性表现。结论 MELA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脑磁共振、肌肉酶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2015年05期 v.22 325-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晓妹;杨碧莹;张旭祥;杜宝新;王家伟;唐梅丽;郑瑜;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4例具有不同诊断级别的ALS患者,包括确诊(21例)、很可能(22例)、可能(11例)的患者,同时选取23名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分别行DTI扫描,测量各感兴趣区(ROI)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系数(FA),分析两组间ADC和FA的差异,并对ALS组患者ADC值及FA值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LS患者大脑脚、内囊后肢区的ADC值升高(P<0.01),大脑脚、内囊后肢及中央前回区的FA值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ALS患者内囊后肢的ADC值与诊断级别呈负相关(r=-0.289,P<0.05),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评分呈正相关(r=0.304,P<0.05);大脑脚及内囊后肢的FA值与诊断级别呈正相关(r=0.394,P<0.01;r=0.547,P<0.01),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评分呈负相关(r=-0.301,P<0.05;r=-0.653,P<0.01).结论 DTI可客观定量评估ALS患者锥体束的损伤情况,在AL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2015年05期 v.22 330-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聂志余;陈玉辉;李艳成;封亮;靳令经;
目的探讨升压治疗对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发病24h内收缩压(SBP)在120~140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升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3例,升压治疗组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药物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巴胺升压治疗,将入院时的SBP上升约20mmHg,维持3d。于入院时和入院后2周采用NIHSS评分,发病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和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NIHSS减少16%以上视为升压治疗有效;mRS≤2分定义为功能恢复良好,BI>75定义为日常生活能力良好。结果入院2周时升压治疗组有效率为83.7%,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2.8%(P<0.05)。发病6个月升压治疗组mRS≤2分和BI>75者分别占75.0%和82.5%,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1.2%和63.2%(P<0.01)。结论短期升压治疗可能会改善SBP在120~140mmHg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2015年05期 v.22 334-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燕;张晓莺;李燕;陈香葵;马英;宋秋霞;韩玺河;郭淼;邹梅;王琳琳;
目的研究新疆部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认知障碍和神经精神状况特点。方法收集2008-2013年在新疆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就诊并经确诊的PD患者216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神经精神问卷评定患者的神经精神状况。结果汉族PD患者有神经精神症状(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NPS)者占82.14%(115/140),维吾尔族PD患者有NPS者占57.89%(44/7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民族PD患者抑郁、焦虑、过度兴奋、易怒症状、睡眠/睡眠夜间行为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伴认知功能障碍的汉族和维吾尔族PD患者NPS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94%比84.61%;χ2=0.326,P=0.568)。汉族PD患者中,伴认知功能障碍者与非伴认知功能障碍者间NPS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94%比75.49%;χ2=0.184,P>0.05〕,而维吾尔族患者中伴认知功能障碍与非伴认知功能障碍者间其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41%比56.00%;χ2=6.223,P<0.05〕。结论汉族PD患者NPS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PD患者,伴有认知障碍的维吾尔族PD患者NPS发生率较非伴认知功能障碍者高,推测民族及宗教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
2015年05期 v.22 338-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常琦;吴元波;任明山;吴元洁;叶山东;杨光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采用震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评估DPN病情严重程度,根据VPT评分将DPN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与无DPN组比较临床特征、血生化及常规指标等的差异;采用Ordinal回归分析探讨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资料DPN的总发生率为57.2%,其中轻、中、重度3组患者DPN的发生率分别为22.4%、21.0%、13.8%。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氡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外周动脉疾病(PAD)发生率在轻、中、重度DPN组和无DP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lc、BMI、AST、RDW-CV、DR、PAD为DPN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病程、HbAlc、BMI、AST、RDW-CV、并发PAD及并发DR可能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
2015年05期 v.22 342-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张维雄;黄丽娜;高秀菊;孙聚保;
目的探讨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性反应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chronic lymphocytic inflammation with pontine perivascular enhancement responsive to steroids,CLIPPERS)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例CLIPPER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例CLIPPER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吞咽困难、口周及左侧手指麻木、视物不清、复视、四肢乏力。头颅MRI检查显示脑桥、双侧基底节区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RIR像呈高信号,呈小点片状强化,DWI示双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复查MRI显示脑桥及双侧基底节区增强信号消失,但双侧基底节区病变仍呈长T1长T2信号。结论 CLIPPERS除典型临床和MR表现外,还可能出现双侧基底节区脑梗死,诊断时需排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淋巴瘤样肉芽肿、结缔组织病等具有类似影像学表现的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可能由免疫和炎性反应介导所致。
2015年05期 v.22 347-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尚昕;时秋宽;邹晨双;王淑君;高超;段春波;徐冲;于普林;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文献在国内5种神经病学类重点期刊的分布状况和研究现状。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万方医学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2010-2014年国内5种神经病学类重点期刊,包括《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所刊载的PD文献为资料来源,对文献年代分布、期刊分布、研究内容、作者情况、发文机构及地区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PD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该5本期刊刊载PD相关文献共计221篇,以2014年发表文献数量最多(54篇,24.4%);以《中华神经科杂志》收录文献最多(88篇,39.8%);主要发文形式为论著(141篇,63.8%);按第一作者统计,发表文章最多的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陈生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万赢,均发表4篇(1.8%);发表文章最多的机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发文19篇(8.6%);发文较多的省市依次为上海(51篇,23.1%)、北京(41篇,18.6%)、广东(34篇,15.4%);基金项目资助文章占58.4%(129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PD的临床治疗、病因学研究、早期诊断与评估、病理生理机制等方面,缺少临床康复与护理方面的研究。结论《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获取国内PD文献的重要来源,期刊分布相对集中,作者、机构和地区分布较广,PD的治疗、早期诊断与评估、病因学研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在近5年内备受关注。
2015年05期 v.22 352-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熙琳;盖迎男;赵建国;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7岁,因"吞咽困难1年余"就诊,患者于2012-06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无力,未予重视,后症状逐渐加重,伴周身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胸部CT平扫示"胸腺瘤";脑MRI未见明显异常;血、尿、便常规及血生化(包括Na+、K+、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肝肾功能等血液检查)未见异常;肌电图示:重频衰减试验阳性。诊断:重症肌无力。予新斯的明治疗,并行胸腺瘤切除术。
2015年05期 v.22 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敬;王惠娟;任伟曼;燕犁天;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3岁,主因"右侧肢体麻木20余天,无力7d"于2014-01-24入院。患者于20余天前出现右侧肢体麻木,伴言语不利,找词困难,说话费力,症状呈持续性,于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于7d前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自己不能站立,右手不能端碗,伴小便失禁,精神可,意识清楚,饮食正常。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病史,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病史
2015年05期 v.22 372-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晓琛;姚生;戚晓昆;田俊磊;
<正>青年卒中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心源性栓塞、血管畸形、动脉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夹层动脉瘤、偏头痛及社会因素等[1]。心脏黏液瘤是心脏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心脏肿瘤的30%~50%[2]。它是心源性脑栓塞的常见病因。该病实际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5/100万,成年女性多见[3]。较大的瘤体可出现典型的心脏症候而易早期诊断,而小的黏液瘤临床上往往无心脏
2015年05期 v.22 374-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于金鹏;伍国锋;
<正>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男,47岁,主因"四肢无力,伴间断呕吐5d"于2014-04-03入院。2014-03-29感冒后出现昏迷,不能言语,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MRI检查结果示:右侧顶叶多发高信号灶,脑缺血灶?其他性质病变?给予促醒等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第2天患者意识清醒,出现四肢无力,间断呕吐,呕吐物呈绿水样,视远处物体模糊,饮水呛咳,腹痛、腹胀,大小便失禁。查体:意识清楚,言语
2015年05期 v.22 376-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本孝;秦彬;牛祥;王俊珺;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61岁。因"双下肢震颤3个月余"于2014-03-05入作者医院。患者于入院3个月前被家人发现其站立时有双下肢震颤,与体位变化有关,在坐立、平卧及行走时无震颤,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口服多巴丝肼(0.0625g 3次/d×2周;0.125g 3次/d×2个月)后未见效果,遂来作者医院就诊。病程中患者无双上
2015年05期 v.22 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花芸;程洁;刘振国;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如被早期发现是可以积极防治和改善的,在此期间给予恰当的干预可以有效防止或延缓其发展为痴呆。然而目前对MCI的诊断尚无特异性高的检查方法,因而很容易忽视这种过渡状态,因此如何正确快速地评定出MCI状态并确定为哪种痴呆的MCI期,需要有快速有效的筛查工具。量表作为筛查工具已纳入MCI的诊断标准中,为早期发现认知功能障碍,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使用方便、针对性强的筛查工具尤为重要。本文将对目前国内外针对MCI患者筛查的量表进行综述。
2015年05期 v.22 357-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刘江红;董静;邢怡;
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有些药物虽然理论上能够减缓或减轻患者的病理改变,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却并不能改善或者逆转疾病的进程,原因可能是由于药物主要针对的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事件或者是临床前事件,所以,有必要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期尚未出现症状的时候进行早期诊断并干预,甚至需要在轻度认知障碍的前期即做出诊断。正因如此,主观认知障碍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就主观认知障碍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综述。
2015年05期 v.22 362-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戴正泽;王辉军;赵应群;
脑出血是危害最严重的脑卒中类型,早期血肿扩大是其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肿扩大的存在,影响了超早期外科治疗的疗效。目前已确认一系列与血肿扩大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及初始血肿部位、形态和体积等。CTA点征和血清标志物有助预测早期血肿扩大。目前尚不清楚早期血肿扩大的病理生理机制,但通过血肿周围破裂血管持续出血引起血肿扩大的模型研究得到一些证据支持。阻止血肿扩大为目标的临床试验性治疗虽然减少了血肿扩大,但能否改善患者预后尚无定论。至今为止,作为最易干预的不良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血肿扩大是潜在的重要治疗靶点。
2015年05期 v.22 365-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冯金洲;秦新月;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以脊髓和视神经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其致残率、死亡率极高。目前研究发现NMO的发病是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与星形胶质细胞AQP4抗原结合进而导致的包括补体、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炎性激活、胶质细胞及血-脑脊液屏障破坏等一系列病理反应。近年来根据对其发病机制的重新认识而形成的相关免疫治疗方法研究也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就NMO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5年05期 v.22 36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